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2 12: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19:50
公司解散属于违法解除辞退怀孕女员工时,按照每工作一年赔偿一个月的工资,没有超过6个月的按照半个月工资进行赔偿。相关的公司在辞退这类人员时,应积极的与这类劳动人员进行协商,告知相关劳动者辞退的原因,办理这类人员的辞退手续。
一、公司已解散为由辞退孕妇应该怎样补偿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需要根据孕妇在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确定,工作满1年的经济补偿金按一个月工资计算,工作6个月到1年的,则经济补偿金按照1个月工资计算。若是工作还不到6个月,则经济补偿金按照半个月工资计算。
1、若怀孕女职工存在法定过错,即《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之情形,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2、若怀孕女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则属于违法解除,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的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里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87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公司以工作经历不符辞退员工吗
在简历职位不符的情况下公司辞退员工的行为是合法的,可能是员工制作的简历不符合公司工作岗位的要求,公司在应聘之初有权利按照公司的要求去选任职工,就算被正式应聘了,公司还要通过法定试用期对员工进行考察的,考察不合格依然会予以辞退。
公司以简历职位不符辞退员工的行为是合法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相关的劳动者在辞退时,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相关的劳动用人单位应积极的赔偿这类劳动者的合法损失。如拒不赔偿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处罚这类违法的劳动用人单位主管领导。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19:53
公司解散属于违法解除辞退怀孕女员工时,按照每工作一年赔偿一个月的工资,没有超过6个月的按照半个月工资进行赔偿。相关的公司在辞退这类人员时,应积极的与这类劳动人员进行协商,告知相关劳动者辞退的原因,办理这类人员的辞退手续。
一、公司已解散为由辞退孕妇应该怎样补偿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需要根据孕妇在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确定,工作满1年的经济补偿金按一个月工资计算,工作6个月到1年的,则经济补偿金按照1个月工资计算。若是工作还不到6个月,则经济补偿金按照半个月工资计算。
1、若怀孕女职工存在法定过错,即《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之情形,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2、若怀孕女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则属于违法解除,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的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里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87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公司以工作经历不符辞退员工吗
在简历职位不符的情况下公司辞退员工的行为是合法的,可能是员工制作的简历不符合公司工作岗位的要求,公司在应聘之初有权利按照公司的要求去选任职工,就算被正式应聘了,公司还要通过法定试用期对员工进行考察的,考察不合格依然会予以辞退。
公司以简历职位不符辞退员工的行为是合法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相关的劳动者在辞退时,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相关的劳动用人单位应积极的赔偿这类劳动者的合法损失。如拒不赔偿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处罚这类违法的劳动用人单位主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