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2 12: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2 20:18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作为国内研究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保护与生物资源的权威机构,已有80年的历史。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解决水质问题和水资源短缺,推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为水生态、渔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该所由王家楫、伍献文等著名院士奠基,下设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拥有博物馆、种库和标本室,主办专业学术期刊《水生生物学报》。研究所内学术组织众多,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以服务于社会为己任。在50年代,研究所致力于水产增产,设立了海洋和淡水生物研究室,进行鱼类研究,并配合食品工业的需求。
伍献文等专家在鱼类资源调查、藻类治理、鱼病防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58年,长江鱼类生态调查为三峡水利枢纽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持。研究所历经挫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坚持科学研究,如倪达书的稻田养鱼试验和黎尚豪的固氮蓝藻增产方法,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1972年后,研究所增设鱼类遗传育种学和水污染生物学研究室,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出版了多部重要专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鱀豚研究以及淡水生态学等领域,研究所的贡献显著,如刘永定的太空藻类研究和刘建康的淡水生态学研究。
水生所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如东湖生态学研究荣获自然科学奖,推动了大水面渔业的发展和淡水养殖技术的进步。研究所还关注病害防治,参与葛洲坝水利工程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如水污染监测和鱼类研究。在知识创新工程的推动下,研究所聚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的构建,致力于解决水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问题,发展了四个核心研究方向,如淡水生态学、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所址上海,1954年9月迁至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