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以自责代替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2 02: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18:24
人性千差万别,有人吃软不吃硬,有人吃硬不吃软。在生活中就有这么一种人,在你与其发生一点摩擦时,耐心地解释给他听,他根本不当回事,反而会觉得你可欺。对于这种蛮横无理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做太多解释,先自责一番,以满足他的某些“病态”心理。如果实在不行,那只能以硬制硬,给他点颜色看看。
有一个中年男子在一家商店买了一只电饭锅,使用了一个多月后发现不太好用,于是找商店营业员退货。营业员一看,那锅已经用得半新半旧了,而那位男子却粗声粗气地说:“我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这是什么货?你再给我换一只!”营业员耐心解释,他却大吵大嚷,并满口脏话说什么“我来了你就得给退,光卖不退算个鸟!”营业员虽然占理,但为了不使争吵继续下去,便温和地对他说:“电饭锅已经用一段时间了,又没有质量问题,按规定是不能退的。可是你执意要退,那就干脆卖给我好了。”就在他要掏钱的时候,那个粗暴的男顾客脸红了,他终于停止了争吵,悄然离去。显然,营业员的宽容与自责方式起了良好作用,因为他反衬出对方的无理和低劣,从而从容地制止了事态的扩大。
当然,如果营业员买下这个破锅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得以恶制恶了,如可以叫来保安,或是报警,要么狠狠地教训他一顿。
许多时候,你主动的让步,其实只是暂时的退却。即为了进一尺有时候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了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试想,如果一个人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么对方决不会服气。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不要急于亮出你的底牌
现在不论在哪个行业,与人较量都不仅仅是一种实力的对比,而且也是智慧和耐性的竞赛。获得一个好的职位,赢得一份不错的薪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较量的结果;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实惠的产品,也是一种较量的结果。
要与对手进行成功的较量,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所以,聪明的人,找工作时会避免先开口要薪水,谈判时会避免先张嘴出价,买东西时也会先让对方亮底牌。
世界上著名的谈判高手谈判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耐心——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对许多问题也不会立即正面作答。有一次,日本一家航空公司就引进法国飞机的问题与法国的飞机制造厂商进行谈判。为让日方了解产品的性能,法国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种资料一应俱全。谈判一开始,急于求成的法方代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翻译忙得满头大汗。日本人埋头做笔记,仔细聆听,一言不发。法方最后问道:“你们觉得怎样?”日本代表有礼貌地回答说:“我们不明白。”
“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法方代表焦急地问道。日方代表仍然以微笑作答:“不明白,一切都不明白。”法方代表看到一切都要前功尽弃,付之东流,沮丧地说:“那么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办?”
日方提出:“你们可以把全部资料再为我们重新解释一遍吗?”法方不得已,又重复一遍。这样反复几次的结果,日本人把价格压到了最低点。日方抓住法方代表急于达成协议的弱点,以“不明白”为借口,施以拖延战术,迫使对方主动把价格压下来。
所以,一项成功的谈判往往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成。除了需要谈判技巧外,还需要显现出你的城府。谈判是现实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城府与心理素质。在关键时刻,如果你沉不住气,那么事情将很难办成。
同样的道理,在做人做事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一个心浮气躁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人,往往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会过早地亮出自己的底牌,而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在购物时与人讨价还价。
一次,一位朋友想到批发市场买一条西裤。由于兜里只装了100元,看上了一条180元的西裤,却买不起。手里拿着裤子捏了又捏,摸了又摸,总想挑点毛病,压低价钱。于是,这位朋友想与老板砍价,希望他能便宜一点卖给自己。
下面是砍价的过程:
“这裤子是什么牌子的?”
“哎呀,这可是名牌,看这里‘九牧王’。”
“我怎么没有听说过,你看这做工也够粗的。”
“什么,这是手工缝制的,现在流行着呢。”
“看这面料,比三五十块钱的裤子也好不到哪里。”这位朋友一边摇头,一边示意自己还要再转转。
老板有些急了:“这位兄弟,你是不是诚心买啊?要是诚心买,我也不跟你多要,100元,不能再低了。”
这位朋友觉得合适,但又仔细一想,自己还没有压价他就先主动降低了80元,价钱肯定还能压低。于是又不紧不慢地与老板“砍”起来。
“100元!”
“进货渠道不一样,你再仔细看看我的裤子。”
“都看了这么久了,你说个实在价,到底多少钱能卖?”
凭借商人的眼光,老板觉得这位朋友看上了这条裤子,于是问道:“你先给个价钱吧?”
这位朋友还是闭口不答,又顺手拿起别的衣服试穿。老板见他没有反应,觉得自己的要价还是高了些,于是又主动做出“让步”:“兄弟,我今天认赔了,80元卖给你。你觉得行就拿,不行就算了。”
让老板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朋友竟打算要离开,到其他摊位看看,老板一看急了,好不容易来了一个买货人,怎么可以这样就放过呢,于是连忙拉住他的胳膊,又“打帮”似的说:“看你诚心买,70元拿去,再讲价钱就没意思了。”这时,这位朋友才愿意成交。
由此可见,这位朋友的城府有多深。与此相反的是,在现实中,许多人做事总是像热锅上的蚂蚁,买东西总是怕买不上,求人办事拉不下面子,为人处世心浮气躁。说白了,这种人根本没有领会好事多“磨”的含义。任何时候,最后亮出自己底牌的人无疑是最成功的人。窝囊气的受法
没有一个人能免于被数落,但是许多时候让我们无法承受的是,你亲耳听到这些话从别人的嘴中说出来。这时,没有一个人会轻易忍受这份窝囊气,于是便会恶语相向,或是立刻还以颜色。其实这样做并不理智,对此,要学会有理有据地去改变对方,直至让他感到理亏。
有两位外科医生为一个外科手术大伤脑筋,于是他们不得不中断手术。这时,一位受过高级训练的护士向两位外科医生建议:“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其中一位外科医生厉声回答她:“因为我们记得你上个礼拜漏记了一位病人的病史。”那位护士羞得脸绯红,无言以对。
还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一位丈夫,在饭店用完餐后,为了表示对受到良好招待的谢意,给饭店服务员留下20元的小费,而妻子却收起这笔钱,大声说:“招待得并不好,吃饭时总是唠叨我们太难侍候,所以,不值得给小费。”这位丈夫只得尴尬地溜出饭店。
生活中我们都很熟悉这类淘气式的反派角色。他们往往是你的朋友、同事和爱人。在公开场合他们搂着你的肩,告诉人们你曾经有过的一次错误或失策,或者指出你拥有的堪称“饭桶”的笑料,使你感到刺痛。如果你因此而发火,他就会说他只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并且说你太过敏、缺乏幽默感。对于这类不期而遇的人际交往中的尴尬,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种是消极的抵御,即或是由于无地自容而无言以对,或是由于愤怒的感情暴发而声色俱厉地反抗。这样会对你的良好的公众形象带来损失。
另一种是积极的应对,即通过这些不良的社会交往,而让自己积累经验,并从中受益。最典型的做法,就是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去抵御寻衅者,这样做可以赢得人们更多尊重和欢迎,而且可以以柔克刚。
一个人无端地遭到公开的羞辱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可容忽视的琐碎小事。当因羞辱而受到感情伤害时,大多数人会失态,如发火、口吃、脸红。但你应该有另一种选择——保持理智,控制情势。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应对。
生活中,有些人蓄意使你感到窘迫,主要是因为一些人觉得你是他潜在的威胁,而另一些人则仅是出于一吐为快而在不经意间羞辱了你。
当然,究竟如何来应对这类窘迫的遭遇,得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如果你的老板或上司在同事们面前指责你,而且很可能下次还会这样做时,你可以用“我们是否能单独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来应对这种情况,从而以冷静的自信来维护你的自尊。
同样,如果受到配偶或好朋友的这类伤害,与其回敬以挖苦式的讥讽,倒不如平静地向其说明,使他感受到你受到了他的伤害,如果他继续使你感到窘迫,你可以向他进一步表示你将失去对他的信任。这种应对能力充分显示出你的魅力与高超的感情控制力,使傲然的对方感到相形见绌,从而反省自己的言行。
当有些人第二次有意羞辱使你感到窘迫时,你也许需要采取更严肃的措施。有时你必须当场阻止他,对他说:“看来你是有意让我感到难堪,能否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或者对他这样说:“你看来很烦恼,是否有些事情使你不愉快呢?”这种应对能表现出你的理智和良好素养,从而赢得对方的尊重,获得对方的认同,改变他的消极心态,改善与增进双方关系。
在现实中,不管你采取什么态度,最重要的是切忌发火发怒。失态只能让寻衅者占上风,而且会招致更大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