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3 10: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4:09
中药名枳壳,学名FRUCTUS AURANTII,其外观呈半球形,直径3~5厘米。外果皮呈现棕褐色或褐色,表面布满颗粒状突起,顶端有凹点状油室,可见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开后,中果皮为黄白色,略显隆起,厚0.4~1.3厘米,边缘分布有一至两列油室,瓤囊7~12瓣,种子藏于棕色至棕褐色的汁囊内。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散发清香,口感苦而微酸。
在炮制过程中,枳壳经过处理变为不规则的弧状条形薄片,长度可达5厘米,宽度1.3厘米。麸炒枳壳则呈现更深的颜色,有时带有焦斑。性状鉴别方面,其粉末颜色为黄白色或棕*,细胞特征独特,含有草酸钙方晶和微小的导管结构。经特定化学反应,溶液可呈现樱红色至紫红色。
枳壳的主要功效在于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适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和痰饮内停等症状,还对胃下垂、脱肛和子宫脱垂有辅助治疗作用。用量一般在3~9克,但孕妇需谨慎使用。
在存储方面,应将枳壳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虫蛀。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枳壳的栽培变种多样,如黄皮酸橙、代代花、朱栾和塘橙等。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