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可抗力?哪些情形属于不可抗力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3 10: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9:31
何为不可抗力,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解释。在我国法律中,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订立时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地震等;政府行为,例如征收或征用;以及社会异常事件,诸如罢工或骚乱。《民法通则》第153条和《合同法》第117条第二款对不可抗力进行了规定。判断某一情况是否构成不可抗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不可预见性:合同当事人是否能够预见到某一事件的发生。这分为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客观标准是,一般理智正常的人在当时情况下能够预见到的情况,合同当事人也应该预见到;如果需要专业知识,则应根据具有该专业知识的一般人的正常水平来判断。主观标准则是根据合同当事人的年龄、智力、知识水平、教育和技术能力等来判断。
2. 不可避免性: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尽管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措施,但客观上无法阻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3. 不可克服性:合同当事人无法克服由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
4. 履行期间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后、终止之前,即合同履行期间内。
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要件。在不可抗力的适用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合同中是否包含不可抗力条款,不影响直接适用法律规定。
2. 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即使合同中未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当事人仍可依据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果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范围小于法律规定,当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规定;若大于法律规定,超出部分视为另外成立的免责条款。
3. 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
4.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时,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在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大变化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