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二"的典故(要详细点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2 15:4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18
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此亭于1953年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说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湖心平眺”为古时候西湖十八景之一。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风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
扩展资料:
“虫二”两字本无意,但被文人雅士演绎得如此意蕴丰厚,华夏文字文化之博大精深,从中可见一斑。虫二是新锐时尚水墨艺术家闫立刚的署名。寓意追求风花雪月,无边风月之境界。
虫二笔下的女人,毫无避讳直截了当的展现了当代强势审美性欲和暴力。其笔法墨色直追青藤,近取李津丁雄泉,笔性干净拙朴,沁人心脾。可谓风月无边水墨亦无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虫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14
早在登临泰山之前,就听说过“虫二”的掌故。曾经有一导游带领日本观光团游览泰山胜景,在登山路旁见到一块摩崖刻石,上镌“虫二”两个大字。“虫”字上面加了一撇,“二”则跟现在一样。日本客人问这是何意,导游答不上来,当时颇为尴尬。后来辗转
问到郭沫若那里,他哈哈一笑,说这实际是古代文人的拆字游戏而已,繁体“风月”二字拆去边框即得“虫二”,隐喻“风月无边”之意,用来形容这里风景优美。
一向对郭沫若聪明广博颇为折服。“虫二”作“风月无边”讲,细想确实绝妙无匹。
后来屡次去泰山,都是直接把车开到中天门,坐索道空中来去,从无缘见“虫二”一面。直到1998年夏,与爱人一起攀爬,才不经意间在万仙楼北侧盘路西面发现这方石刻,于是两个人乐呵呵做“二虫”状请人帮忙照相留念。匆匆鉴考,方知这两个约摸一尺见方的行楷是光绪二十五年历下刘廷桂题镌的。刘廷桂是何许人也我并不清楚,也未曾关心,心里只是存疑这绝妙的创意是不是就出自他的头脑呢?
再后来在网上点击苏杭美景饱眼福,意外得知西湖湖心岛上也有“虫二”题字。不过这个“虫二”来头就大了,是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比泰山之“虫二”时间上就古老多了。这一方面排除了历下刘廷桂的版权,另一方面也让人浮出新疑窦:难道这会是皇帝老儿的才思?不会吧。继续搜索,还有云南安宁温泉龙山东麓的曹溪寺,据说也有一石碑刻有“虫二”字样;江南三大名楼之岳阳楼据说曾有吕洞宾的仙笔天书“虫二”。这已经神乎其神了,仅堪一笑了之。
另外对“虫二”能查到的比较确切的证据,是清人褚人获著《坚瓠集》引《葵轩琐记》云:“(唐伯虎)题妓湘英家扁云:‘风月无边’。见者皆赞美。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虫二也’。”褚人获是康熙年间人物,《隋唐演义》的作者,《葵轩琐记》是明代著作,都能证明乾隆皇帝只是拾人牙慧而已。不过,唐伯虎藏“虫二”于“风月”,乾隆皇帝寓“风月”于“虫二”,“风月无边”与“虫二”互为谜面、谜底的转化,才是真正的“风月无边”,尽现中华文字的倜傥风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15
虫二”寓风月无边,当然这“风”字是繁体的,即
“几”头下不是“乂”,而是“虫”。
“风月”最早指的是雅事,如《梁书 徐勉传》“今
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南史 褚裕之传》“初
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而
后“风月”一词又被引申为男女间事,最著名的当是《红
楼梦》中的那几段话了。
而“风月无边”,则是形容绝胜的风景。朱熹用以赞
扬周敦颐,则指的是周影响后人的深广。其后这一用法被
引申成比喻人胸怀洒脱。“宋元学案 濂溪学案》“朱子
作先生像赞曰:‘......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
庭草交翠’”。
各风景区内所树之“虫二”碑,原意应取风景胜地之
“风月无边”。而众多游客则将其引为“风情无边”了。
至于泰山、杭州两地的“虫二”碑,杭州含该碑的景
点开发是近年的事,由此可见孰早孰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16
风月无边~~~古语风里面是虫的~~两个字去边~~哈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14
风月无边,繁体字风月去掉边框,就只剩下"虫二"了,呵呵这是我老公跟我旅游时候告诉我的,他学书法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21
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此亭于1953年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说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湖心平眺”为古时候西湖十八景之一。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风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
扩展资料:
“虫二”两字本无意,但被文人雅士演绎得如此意蕴丰厚,华夏文字文化之博大精深,从中可见一斑。虫二是新锐时尚水墨艺术家闫立刚的署名。寓意追求风花雪月,无边风月之境界。
虫二笔下的女人,毫无避讳直截了当的展现了当代强势审美性欲和暴力。其笔法墨色直追青藤,近取李津丁雄泉,笔性干净拙朴,沁人心脾。可谓风月无边水墨亦无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虫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13
风月无边,繁体字风月去掉边框,就只剩下"虫二"了,呵呵这是我老公跟我旅游时候告诉我的,他学书法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17
风月无边~~~古语风里面是虫的~~两个字去边~~哈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14
早在登临泰山之前,就听说过“虫二”的掌故。曾经有一导游带领日本观光团游览泰山胜景,在登山路旁见到一块摩崖刻石,上镌“虫二”两个大字。“虫”字上面加了一撇,“二”则跟现在一样。日本客人问这是何意,导游答不上来,当时颇为尴尬。后来辗转
问到郭沫若那里,他哈哈一笑,说这实际是古代文人的拆字游戏而已,繁体“风月”二字拆去边框即得“虫二”,隐喻“风月无边”之意,用来形容这里风景优美。
一向对郭沫若聪明广博颇为折服。“虫二”作“风月无边”讲,细想确实绝妙无匹。
后来屡次去泰山,都是直接把车开到中天门,坐索道空中来去,从无缘见“虫二”一面。直到1998年夏,与爱人一起攀爬,才不经意间在万仙楼北侧盘路西面发现这方石刻,于是两个人乐呵呵做“二虫”状请人帮忙照相留念。匆匆鉴考,方知这两个约摸一尺见方的行楷是光绪二十五年历下刘廷桂题镌的。刘廷桂是何许人也我并不清楚,也未曾关心,心里只是存疑这绝妙的创意是不是就出自他的头脑呢?
再后来在网上点击苏杭美景饱眼福,意外得知西湖湖心岛上也有“虫二”题字。不过这个“虫二”来头就大了,是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比泰山之“虫二”时间上就古老多了。这一方面排除了历下刘廷桂的版权,另一方面也让人浮出新疑窦:难道这会是皇帝老儿的才思?不会吧。继续搜索,还有云南安宁温泉龙山东麓的曹溪寺,据说也有一石碑刻有“虫二”字样;江南三大名楼之岳阳楼据说曾有吕洞宾的仙笔天书“虫二”。这已经神乎其神了,仅堪一笑了之。
另外对“虫二”能查到的比较确切的证据,是清人褚人获著《坚瓠集》引《葵轩琐记》云:“(唐伯虎)题妓湘英家扁云:‘风月无边’。见者皆赞美。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虫二也’。”褚人获是康熙年间人物,《隋唐演义》的作者,《葵轩琐记》是明代著作,都能证明乾隆皇帝只是拾人牙慧而已。不过,唐伯虎藏“虫二”于“风月”,乾隆皇帝寓“风月”于“虫二”,“风月无边”与“虫二”互为谜面、谜底的转化,才是真正的“风月无边”,尽现中华文字的倜傥风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9 09:19
虫二”寓风月无边,当然这“风”字是繁体的,即
“几”头下不是“乂”,而是“虫”。
“风月”最早指的是雅事,如《梁书 徐勉传》“今
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南史 褚裕之传》“初
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而
后“风月”一词又被引申为男女间事,最著名的当是《红
楼梦》中的那几段话了。
而“风月无边”,则是形容绝胜的风景。朱熹用以赞
扬周敦颐,则指的是周影响后人的深广。其后这一用法被
引申成比喻人胸怀洒脱。“宋元学案 濂溪学案》“朱子
作先生像赞曰:‘......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
庭草交翠’”。
各风景区内所树之“虫二”碑,原意应取风景胜地之
“风月无边”。而众多游客则将其引为“风情无边”了。
至于泰山、杭州两地的“虫二”碑,杭州含该碑的景
点开发是近年的事,由此可见孰早孰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