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2 14: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18:41
中国现代杰出的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发明家林语堂,1895年出生于福建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教会牧师。他在学术道路上的起步始于1912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林语堂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深造,1922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紧接着赴德国莱比锡大学专研语言学,于1923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开始了他在北京大学的教学生涯,担任过教授、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起,林语堂成为《语丝》杂志的重要撰稿人,发表了《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等文章。他在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期间,不仅致力于学术研究,还积极创作杂文和语言学作品。1926年,他转战教育领域,任外交部秘书,并在1932年担任《论语》半月刊主编。1934年,林语堂创办《人间世》杂志,出版了《大荒集》等作品,倡导“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风格,成为了论语派的核心人物。
1935年后,林语堂在美国用英文创作了多部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如《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和《生活的艺术》,以及在法国的《京华烟云》等。1944年,他回到国内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备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林语堂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并在海外继续他的写作生涯。1952年,他与他人共创《天风》杂志,晚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成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在香港辞世,享年82岁,遗体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
林语堂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他还致力于将孔孟老庄哲学及中国文学瑰宝如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作品翻译推介到海外,成为首位以英文写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作家,他的学术地位和文学贡献使他四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成为不朽的中国文化使者。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