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大村村庄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2 15: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19:59
在元末明初的动荡年代,沿海地区由于战乱、倭寇侵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口稀少,土地荒芜。为恢复和发展,明朝政府实施了“移民屯田”政策,从人口稠密的山西等地向山东等地迁移居民。据《管氏家谱》记载,管福礼及其四个儿子——时昶、时能、时敬和时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洪洞县“小云南”迁徙至此,形成了今天的管家大村,至今已繁衍至第24代。
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戚继光任水军总督时,在村西北设立兵营,称“大营子”,以抵御倭寇。兵营周围曾有厚约3米的城墙,虽然如今只剩残垣,但仍可见其历史印记。村庄因为储存军需物资而被称为“大屯庄”。清朝道光年间,村庄名称变为大屯庄,宣统至民国时期,由于管姓居民占比高达90%,故改名为管家大村。1958年简化为大村,1980年的地名普查中,由于与他村重名,恢复原名管家大村,沿用至今。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孙雷自胶州市迁入,至今已繁衍至第6代。薛丕烈一家也在清咸丰元年(1851年)从薛家岛迁往红石崖山曹村看庙,薛际训在此定居,成为村里新的一支。其他姓氏也陆续从外地迁入,共同丰富了管家大村的人口构成。
清朝咸丰年间,村东有东小庄,村西有西小庄(原名圣水埠),在管家大村的管辖范围内。随着历史发展,西小庄村民逐渐融入管家大村,东小庄因建设需要,与村庄连成一片。这些历史变迁,见证了管家大村从移民屯田到村庄繁盛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