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上悠亚下海,看近些年INS走红的“港区女子”生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9: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0 23:32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B姬”(bibiji300)
星彡P丨文
先从一条旧新闻说起。
日前,世嘉为《如龙》系列新作举办了一场“港区系女子试镜”的二次审查活动,面向年满20岁,希望在新作出演“港区女子”的素人。
通过试镜的素人不仅有机会出现在游戏和CG内,还能参加官方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中。
我在B报曾提过此事,7、8月初还有一次最终试镜,结果即将揭晓。
近年来,“港区女子”在日本互联网上颇为火爆,各种电视剧、游戏,甚至暗黑*片都出现了相关内容。
试镜现场甚至有小姐姐展示摔跤技巧。
简单来说,港区紧邻东京湾。
“港区女子”指的是一群20多岁的年轻女生,她们在东京富人云集的港区地区(如六本木、乃木坂、麻布、赤坂、高轮等)活动,参加各种联谊聚会,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
东京有23个区,港区虽非*中心,也不是最老牌的富人区,但这里是IT企业家、医生等新兴富裕阶层聚集的地方,一直流传着草根奋斗翻身的传说。
港区拥有高级公寓、高级餐厅、高级娱乐设施,以及美丽的东京湾夜景,还有电视台总部和东京铁塔。
我曾在一个女声优的直播节目中了解到“港区女子”,当时佐仓绫音提到自己关注了一些港区女子在Instagram上的动态。
佐仓提到,她关注的“欧派超大的港区女子”拿到了摩托车和调理师证书,准备在日本各地旅行,言语中透露出对这种生活的羡慕。
网上关注“港区女子”的更多是女性粉丝,她们把这种生活看作是理想。
港区女子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白天分享生活点滴,晚上分享夜生活,夜夜派对狂欢。
她们穿着《东京日历》杂志封面那样的黑白素色无袖毛衫,传递出一种精英主义的上流气息,非常受网上樱花妹欢迎。
特别是19岁左右的樱花妹,她们憧憬着媒体上纸醉金迷的大都会生活,而港区女子就是她们所向往的“理想形象”。
很多港区女子的账号做大后,会建立LINE群组,维系自己的女性关系网,并向她们介绍线下联谊酒会。
她们把“朋友关系”当作讨好别人的性资源,一步步被带到其他圈子,结交更多的伙伴与备胎钱包。
例如,三上悠亚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日本朝日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失策老师 不要变得像我一样!!》邀请了已经退役的三上悠亚,讲述了她因迷失在东京港区的夜生活而遭遇丑闻,*急流勇退,最终成为A〇女优的故事。
三上提到,她曾在SKE48二期生里是一个底边小透明,通过拍泳装写真积累了一点人气,后来开始参加Party,但被邀请参加的男性朋友*了照片,导致她因丑闻被粉丝炎上,舞台占位逐渐边缘化。
最终,她选择了下海成为A〇女优。
三上在节目中透露,她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当演员、想出名,进入这个世界只是想把它当跳板。
她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符合了人们对“港区女子”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在谷歌趋势搜索“港区女子”,会发现这个词在2015年左右逐渐冒头,在2017-2018年开始爆发,此后搜索量持续增加。
据说现在有点名气的日本网红,特别是时尚生活类的*主,多半都住在港区。
网络乡民也常讽刺暴发户挤破头去港区,仿佛只有住在那里,才是告别土味,跻身上流。
“港区女子”已经成为一种抽象的网络概念。
看电视剧看动画,经常刷到那边的一个自嘲说法叫,“除了东京以外的地方都是乡下”——并不是说其他地方真的是乡下。
而是东京这个超级大城市在文化娱乐方面太丰富了,无论喜欢什么大众小众的活动,艺术展音乐会,俱乐部酒吧,都可以找得到。
然而当身处“乡下”的年轻人关闭手机屏幕,抬头面对7、8点钟商铺几乎歇业,没有夜生活的现实,多少自怨自艾。
大概就是玄学里的“命”。认识到命的底边普通人,本能的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认了命,二是不甘心。
“上京”的港区女子符合了以往人们对名媛的所有想象,有钱、有闲、有光彩,但同时她们又是底边而来。
抛掉了过去的一切,转身奔赴大都市,以为那会是爱与浪漫交织的伊甸乐园,却不过是斑驳零落的幻想。
几乎没有一个港区女子生来在港区。她们的表面身份往往是OL、时尚杂志的读者模特、瑜伽教练,或是高端甜点师等,实际收入来源却永远是个谜。
谜代表了不确定,代表了可能性,这是新时代的赛博灰姑娘故事,也不知道《如龙》新作到底会怎么样演绎这种人际生态。
当然,任何网上火热的话题,最后都会变成一种刻板的印象,抽象成一种拟造的形象——来源生活,最后又高于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