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9: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8:46
《罗摩衍那》是一部宏伟的史诗,详细记载了印度古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其中的分篇概述为人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这部史诗的窗口。本文旨在对《罗摩衍那》的分篇内容进行概述。
《童年篇》作为开篇,通过概述全书的成书经过和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了这部史诗的宏观背景。接着,故事逐步展开,讲述十车王无子时,鹿角仙人举行求子大祭,天神们决定派遣大神毗湿奴下凡,剪除罗刹王罗波那。毗湿奴化身为四,降生为十车王的四个儿子:罗摩、婆罗多、罗什曼那和设睹卢祇那。为帮助毗湿奴,大梵天要求众神创造猕猴,罗摩在大仙人众友的请求下,出走剪除妖魔,与悉多结婚。悉多是遮那竭王从垄沟里拣起来的女儿。
《阿逾陀篇》主要描绘了十车王宫廷中的斗争。在十车王年迈,决定立罗摩为太子时,小后吉迦伊玩弄手段,迫使十车王将罗摩流放,让自己的儿子婆罗多即位。罗摩作为孝子,坚决执行父王命令,悉多作为贤妻,也决定陪罗摩流放,罗什曼那则是好弟弟,执意陪侍兄嫂。三人辞别父母,前往森林中度过14年流放期。波罗多也是好弟弟,不愿登上王位,率领大军到森林中劝罗摩回国。
《森林篇》则深入描绘了罗摩、罗什曼那和悉多在森林中的生活。林中罗刹肆虐,居住在林中的人们请求罗摩除怪安民。罗摩的妹妹首哩薄那迦被罗摩吸引,但在罗什曼那的干预下,她怒割掉了自己的鼻子和耳朵。她随后逃往楞伽城,怂恿罗波那劫走悉多。罗波那的命令下,小妖化作金鹿,引开罗摩,劫走了悉多。罗摩兄弟在森林中寻找悉多,遍寻树木、小河、山丘、野兽,未得确切答案。
《猴国篇》讲述了罗摩与猴王结盟的故事。罗摩与罗什曼那在般波湖相遇神猴哈奴曼,并在哈奴曼的劝说下与猴王须羯哩婆结盟。罗摩协助猴王夺回王位,猴王则帮助罗摩寻找妻子。哈奴曼被派往南方,途中遇到僧婆底,得知悉多被魔王劫持,罗摩率猴兵来到海边,派哈奴曼侦察。哈奴曼过海,发现并解救悉多,最终逃离魔王。
《美妙篇》描述了哈奴曼过海后的行动。他潜入楞伽城,发现被魔王囚禁的悉多,并将罗摩的表记交给她。为验证魔王的威力,他大闹楞伽城,逃脱后烧毁了楞伽城,向罗摩复命。
《战斗篇》是全书最长的一篇,描绘了罗摩率领猴子大军与魔兵的激烈战斗。听说罗摩大军来临,魔王罗波那召开军事会议,弟弟维毗沙那主张和平,但被魔王大怒驱逐。维毗沙那投奔罗摩,罗摩得海神之助,派那罗跨海造桥,猴子大军渡海围攻楞伽城。最后,魔王和几个儿子阵亡,罗摩立维毗沙那为楞伽王,悉多投火自明,夫妻团圆。
《后篇》是全书的结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追述了罗刹的来源和罗波那与哈奴曼的历史,美化神猴。第二部分讲述了罗摩与悉多的第二次离合。罗摩怀疑悉多不贞,将她遗弃于野林中,后由蚁垤仙人收养,生下两个儿子。蚁垤将悉多领回,证明了她的贞操,但罗摩仍不相信。悉多呼救于地母,大地开裂,她一跃而入。最终,全家在天堂重聚。
《罗摩衍那》除主干故事外,还穿插了小故事、神话和传说,丰富了其内容。这部史诗是印度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展示了古代印度的文明与智慧,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情感和理想。
罗摩衍那(梵语,Rāmāyaṇ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被称作最初的诗,它不仅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而且对整个南亚地区和宗教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全书是诗体,用梵文写成,诗律几乎都是输洛迦(意译为颂),即每节2行,每行16个音节。全文共分为七章,24,000对对句。内容主要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