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腾是什么意思方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5 03: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1 19:05
在保定的土语里,有个触感和画面感都很强的词,叫做“暄腾”。用来形容物品的质地状态,很柔软很松散。来看一个例句:
“他坐在喧腾的大街上吃着暄腾的大馒头,看得好多人直眼馋。”
这句话里出现了两个“暄腾”。仔细看,它们叫的名字相同,用的字也相同,但却根本不是一回事儿。这两个词外形相像,很容易混。前一个“喧腾”读音xuānténɡ是声音杂乱的意思,书面化的词汇。而第二个“暄腾”才是保定的方言,读作xuāntenɡ指物品的质地、状态。
暄,从日,宣声。本义温暖。腾,上升,跳跃的样子。暄腾,松软有弹性的样子。
“暄腾”可以说发面的面食,面包、馒头、包子等。“妈妈蒸的花卷又暄腾又香,都不用就着菜吃”。另外,“暄腾”还形容棉花制品,被褥、棉衣等。棉花被子刚做好,从视觉上看是“暄腾”的效果。太阳地里晒过的棉衣、棉被也有暄腾的感觉。大雪隆冬,一件棉衣、一床棉被,蓬松暄腾地贴在身上,就是天底下最温暖的享受。另外,土质松软也叫暄腾。在播种之前,都要翻土,暄腾松散之后,种子才能拱出地皮。踩在暄腾的地上,柔软舒适。“孩子们看到了树林里那片暄腾的土,兴奋地跑进去,任怎么叫都不肯出来了。”
保定四季分明,春秋冬季都要盖被子。棉花做的被子,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拿出来晾晒一下,保持它的蓬松柔软,也就是方言说的“暄腾”。因为被子里棉花的短纤维之间有些空隙,长期使用时,身体当中的潮气进到里面,挤走了纤维之间的空气,就不再软乎了。经过阳光的照射,晒干了潮气,纤维的距离可以重新加大。摸上去不仅松软了,还有淡淡的阳光的味道。同时,被阳光紫外线照射过之后还有杀菌的作用。
“暄腾”一词,常见形容馒头。这馒头能否暄腾关键还是看面发得好不好。说起发面,在我们这里是很有历史了。按照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馒头。“秦昭王作蒸饼”,这“蒸饼”就是现在的馒头。如果说从这里的记载看不到馒头是不是发面的话,南北朝的萧子显所著《齐书》中已经明确提到了“面起子”的概念。说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就是“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简短几个字,表明了发面的作用其实就是让面食能够暄软适口。发现食品口感蓬松,易于消化。特别是肠胃不好或者牙口不好的人,吃发面食品更有助于吸收。而面发得越好越暄腾,更会让人产生食欲。
说到暄腾的馒头,很多人会觉得好吃。但是人的口味确实是千差万别,有的人却是专门喜欢吃不暄腾的。所以才有发面馒头中的另一种,叫做“戗面馒头”。方法是在已发好的面粉里再揉进去一些干面,吸收发面里的一部分水分。“戗面馒头”吃起来不是松软而是筋道瓷实,有“咬劲儿”。现在在市场上经常看到挂着“戗面馒头”招牌的摊位前,买者络绎不绝。有的人因为专爱吃“筋道儿”这口,还会特意把蒸好的馒头放两天,让暄腾的馒头变硬,吃起来掉渣,觉得才过瘾。
“暄腾”有时也叠用为“暄暄腾腾”。“冬天,妈妈总是让穿棉裤,说暄暄腾腾的穿着舒服。”叠词“暄暄腾腾”有强调的作用,对所形容的主体更多了些夸赞的意味。
在一些特殊语境下,也用“暄腾”或“暄暄腾腾”形容肥胖的人。“看你这大腿暄腾的,该去锻炼了。”说人的身体时,有戏谑的意思,形容身上的脂肪类似于发好的面团一样。
作为方言“暄腾”,相比较“松软、弹性”等普通话的表述,则呈现出一种“软乎乎、肉嘟嘟”的形象,它的表意更形象、更直观。而保定话说出来,有时候还会单独叠化“腾”字,以加重语气。再加上保定特有的儿化韵,读音为xuāntenɡtenɡr,无论是铺盖被褥,还是身上的棉衣,还是吃到嘴里的食物,都透着一股子可爱的劲儿,怎么听都是那么招人待见。
(转自: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