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5 02: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1 16:20
摇钱树结构由两部分组成:陶制或石雕基座(摇钱树座)与插于其上的青铜树。树体又分为树干与枝叶两部分。早期树干多为实心,现今发现的摇钱树树干多为空心,横截面呈椭圆形,布满波浪纹,长1.5-2.0米,分为4-6节,每节有四个插槽,用于嵌入枝片。枝片装饰图案多样,常见的有凤、西王母、龙、羽人、猴、射弋等。
东汉时期陶座铜摇钱树发现共计189例,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湖北等地。最早的摇钱树年代为东汉早期,数量稀少,集中于成都平原地区;东汉中期至晚期,该器物迅速流行,覆盖今日四川、重庆及其周边地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摇钱树数量锐减,西晋时彻底消失。出土摇钱树的墓葬多为大中型墓葬,表明使用者属于富有家族。
摇钱树起源与功能存在争议。一说源自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树,二说源自战国时期的流行器物多枝灯,汉代各种神树模型。多数学者支持后者。还有学者指出摇钱树枝片上的动物和钱币图案与四川盐源出土的青铜枝片可能有渊源关系。功能一说用于死者生前家庭范围内的祭祀,二说是早期道教法器,三说是专门的陪葬用明器。学术界认为第三种说法最有依据,认为摇钱树可能赋予引导死者灵魂进入死后仙界(“引魂升天”)、民间祈求财富与庇护死者家庭子孙等多重意义。
绿釉陶座铜摇钱树在东汉中期以后的很多摇钱树树干上铸有小型佛像,在少数例子中,佛像还代替了西王母在顶枝的位置。学者称这种西王母-佛像共存的现象为“仙佛模式”,反映了佛教初入中国时佛被中国民众视为仙界的神仙之一,与本土神仙共置于西王母仙境之中。绿釉陶座铜摇钱树整体由29个部件衔接扣挂而成,以铜管作树干,插在有浮雕天绿、辟邪纹的陶座上,五组枝叶分插在树干套管上,树顶一人正将由玉兔捣成的不死“神丸”置于雀嘴,树枝上满布铜钱,树叶上还饰有西王母长生不老神仙故事及乐舞杂技者形象。树叶婆娑,满布铜钱,似乎只要摇动树干,铜钱就会哗哗坠落,故名为“摇钱树”。东汉墓葬中常出土摇钱树,人们在树上挂满铜钱,编绘神仙故事,祈盼它能像果实那样不断地“开花结果”,希望能像神仙一般长生不死。墓中随葬摇钱树,表达了汉人渴求财富的愿望。
一种特殊的陪葬用品,陶制或者石雕的基座(摇钱树座)和插于树座的青铜树。树的部分又可分两部分:树干和枝叶。。因该器物上装饰大量方孔圆钱而被学术界命名为“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