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5 06: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03:49
谢玉铭先生的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无私奉献,为培养人才倾注了毕生精力。尽管他在物质上没有留下多少遗产,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无比宝贵,对于教育的贡献影响深远。
在物理学的探索中,兰姆移位首次通过光学手段被观察到,这是1932年至1934年间谢玉铭与W.V.休斯顿合作研究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精细结构时的发现。他们研究的目标是测定精细结构常数α,这个常数在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理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被认为是1/137。他们的实验结果显示,α的实际值与理论值有显著差异,这引发了科学家们对精确测定α值的热切追求,包括海森伯、泡利和爱丁顿等人的关注。
谢玉铭与休斯顿的工作是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精细结构研究的里程碑。他们通过精密的实验,使用法布里-珀*涉仪,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有出入,这促使他们提出可能需要考虑电子与其辐射场的相互作用。他们的大胆推测最终被兰姆和卢瑟福的微波共振法证实,即观察到了“兰姆移位”。谢玉铭和休斯顿的工作为量子电动力学重整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工作被后人高度评价。
谢玉铭深知实验在理工学科中的重要性,他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他出身贫寒,但通过国外的学习和实践,深刻理解了实验工作对学术研究的价值。回国后,他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亲自设计和制作实验设备,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他倡导学生动手设计和制造实验仪器,甚至在资源匮乏的抗日战争时期,也坚持自力更生,为实验教学创造了条件。
谢玉铭,物理学家、教育家。与合作者在氢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研究中,发现了后来被称为兰姆移位的现象,这在光谱学和量子电动力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早期燕京大学物理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