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还记得以前农村干活时田间吃的“晌午饭”吃些什么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10: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4:46
有谁还记得以前农村干活时田间吃的“晌午饭”吃些什么吗
有谁还记得以前农村干活时田间吃的“晌午饭”吃些什么吗
送饭
民以食为天,农民种地是为了吃饱饭,而吃饱饭才能有力气种地。过去农忙时节往地里送饭是常事,作者本人七零后,儿时依稀记得生产队送饭场景。农忙时天不亮男女壮劳力就下地干活了,家里留一老人做饭。早上七点多队长派一个回村拿饭,回村拿饭的人担一担子,前面是一个盛干粮篮子,后面是一水桶。只要是在地里干活的人家,拿饭人就会挨家挨户收饭,先从村尾向村口收,到了狗剩家,狗剩妈拿上两个菜团子,一块老咸菜用布包好放篮子里,再舀上两瓢米汤倒水桶内。最后到村口李五家,李五媳妇拿两个玉米面窝头和一头腌糖蒜包好,再舀两碗米汤倒桶里,水桶基本上满了。等拿饭上到地里已经八点多了,干活的人都饿的肚子咕咕叫。把篮子往地头一放,谁家的包布干粮都认得清,从不会拿错。米汤一人喝两碗就见桶底了。吃完饭有的卷棵旱烟,烟还没抽上几口,队长喊声干活了。
送饭的场景现在看不到了,六零后七零后还能记得。过去送饭是在农忙季节,是为节省时间,因当时农村劳动力效率不高,为抢收庄稼不得已的办法,没有机械化只能靠人力辛勤劳动才能收获到更多的粮食。
做为一位农村人,我还记得那个年月农村干活时吃的“晌午饭”。
在80年以前,那时候是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时期,那时候的农村,上年麦后和秋天生产队分到每家每户的粮食和地瓜、红萝卜,基本都吃完了,每一个家庭就剩下一点玉米面和地瓜干,维持春天的生活。
家庭好一点的多多少少还有一点小麦,有的孩子多、人口多、挣的工分少,分的口粮少的家庭,在春天东借西凑点玉米面和地瓜干解决着一家人的温饱,等着麦收后生产队才分粮食吃。
到了割小麦和秋收季节人们都用镰刀在田地里收庄稼,为了节剩时间多干活、快点抢收庄稼,生产队就排一个到田间送“晌午饭”的人,一头是饭、一头是生产队熬的小米粥,用扁担挑着送到收庄稼的地方。
每一个干活的人们吃的饭都不是一样的, 有家庭好一点的,吃顿小麦与玉米面做的面饼,吃个咸鸭蛋,喝一碗小米粥是不错的了。
一般家庭吃顿玉米面与地瓜干面一起做的面饼,吃个小咸鱼,喝一碗小米粥是正常的。
还有的困难家庭,吃的是地瓜干窝窝头,吃的是鸡蛋蒸咸菜,喝一碗小米粥。
也有的拿着饭到田间地头挖些野菜吃,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和经历过的。
在85年我们这里去销了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受乡镇领导,土地也都承包到户,粮食产量逐渐提高了,每个家庭也逐渐好了起来,家家户户也有了余粮,小麦面粉做的馒头、面饼等......都成了主食,到了每年收庄稼季节,每个家庭送的“晌午饭”都是各种各样好吃的饭菜。
这个问题是我满满的回忆,想说以前农村干活时吃的“晌午饭”还有很多,今天就简单的回答这些吧。
那时候农村人们的日子虽然很苦、很累,吃的不好吃的饭,但是生活是很充实的,每个人心里没那么多压力,大家活跃起来都是开心的。
那些美好的农村田园生活,一辈子都会记得,愿以后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
过去农村里做农民是很累的,特别是在夏天双抢农忙的时候。大家为了,及时地把庄稼种下去或者收割回来。通常都会从早上6:00出发,然后到晚上7:00才回来。一天花在田里的时间,有十二三个小时那么多。
很多农民为了节省时间,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是不回家的,直接是早上把午饭带到田里去,中午就直接在田里随便地吃个饭,稍微休息一下,又开始忙农活了。
有些人会好奇,以前农村带到田里去中午吃的,到底是什么饭菜呢?一天干活那么累,肯定是带一些好吃的,肉类什么的必定少不了。
实际情况呢,还真不是这样。以前农村是很穷的,连晚上都不一定有肉吃,更何况中午带到田里去吃了。
虽然说中午带到田里去的饭菜没有肉,但是种类和数量,都是带得管够的,毕竟一天在田里工作十二三个小时,食物和水带不够的话,会很影响工作效率的。
就拿我家来说吧。以前夏天农忙双抢的时候,都是早上五点起床了,吃完早餐差不多六点就出发到田里去干一天的活,然后晚上七点收工,到家七点半这样子。
我们给中午带的饭菜,数量还是很多的。有的人家只是带一点粥和青菜。当然了,有些人家条件好点的,会带上腊肉,米,盐巴和锅,到田里再煮的。
我家一般会带两餐的饭量,带有粥,米饭,青菜,玉米面团,米糕点,还有水煮鸡蛋,和饮用水。
一般,我们会在早上十一点左右,会吃一次午餐。然后会休息一阵子,又下去田里干活了。等到下午两点多时,又会吃一次午餐,又休息一阵子,再下去干活。
有人肯定会说,夏天太阳那么大,那么热,那么毒,中午怎么在室外干农活?不会中暑吗?
的确,夏天顶着那么热的太阳,干农活,很累,很辛苦,也很容易中暑。但是,有啥办法呢?做农民的,哪有轻松可言。只要没中暑生病,就是要顶着太阳去抢时间干农活。
所以,我们那时候,带到田里干活的饭菜是带两餐的。带的水,也是按每人一天三升的水来算的。
那些过去的经历,在农村的夏天,确实特别累!
在我的记忆中,平时在生产队干活时是不在田间吃晌午饭的。到中午时,老家也说到晌午了,就该“下晌”了。然后就各回各家,该做饭做饭,该忙啥忙啥。
到了冬天,有时候全大队的男女劳力会参加农业学大寨大会战。这大会战的主要内容就是人工用铁锨和地排车把坡地削髙填低、平整土地,更有利于浇水;或者是人工用铁锨深翻土地。这是在大队革委会统一安排下进行的大会战,即调集全大队(现在的全村)的男女劳力为某一生产小队平整土地或深翻土地。当时的囗号首先是农业学大寨,其次是农闲变农忙;还有大干三九,吃罢饺子就下手!吃罢饺子就下手的意思就是大年初一也要农业学大寨,也要上工平整或深翻土地。在当时,这是彰显的一种精神!
话再说回来,当年冬天只要大会战,就会在田间吃“晌午饭”。这是因为我们村很大,十个生产队,如果是在俺小队平整土地,那其它生产队的人离家就很远,下晌后回家吃饭来回跑很耽误时间。还有,晌午饭在工地吃,更能显得学大寨热火朝天!
这晌午饭是以生产小队为单位。炊事员是我本家爷,就在工地挖土灶支起大铁锅,烧随带的柴火。每天中午就一样菜。或烩白菜,或萝卜,或茄子,或冬瓜。或棉油,或豆油一瓶(一斤),菜很香!比自己家炒菜长的油多。每人一碗菜。馍自备。大家带的馍馍基本上都是红芋干子面窝窝头或红芋干子面锅饼。
最后再交待一下深翻地的意思。深翻地就是用铁锨把田地挖两锨深,把下层的“生去”翻到地面上来。认为下面的“生土”是“闲土”?积藏着肥力,更有利于庄稼生长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