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之战由二维向三维时空智能战模式转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12: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3:53
俄乌冲突揭示了现代战争从二维向三维时空智能模式的转变。二战时代的“钢铁洪流”战争,以地面与空中为战场,依靠大数量、大吨位、强火力、高机动和厚装甲,以坦克、装甲车、舰船、飞机、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而现代“智能”战争,扩展到三维空间,融入了同步组网卫星、数据采集、24小时电子战飞机、电脑逆运行对抗、精确制导攻击武器等技术,目标在于大幅抑制核战的威慑力,降低爆发的可能性。三维智能战争的核心在于,通过严密监控对方核基地启动过程,如燃料灌注、核弹装卸,以及潜射核潜艇的核导弹发射,实施各种对抗手段,包括目标遮蔽、运行干扰、反导弹拦截,甚至逆运行控制,以在本土引发核爆炸,从而达到遏制对方的目的。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主要采取二战时期的“钢铁洪流”加飞机导弹战术,试图复制苏联/阿富汗战争中的“掏心”战术,即利用空降兵突击占领乌方首都基辅安东诺夫机场,随后机降坦克集群,控制乌国*首脑,同时对乌方机场、码头、雷达站进行巡航导弹突袭,以削弱其战力。然而,俄罗斯在智能战争能力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格纳卫星系统不成熟,定位监控能力差,缺乏智能芯片,导致精确制导武器使用数量少,打击精度较低。同时,其电子战能力也因科技水平与美欧差距较大,而处于劣势。
乌克兰则在美欧智能战的支持下,通过掌握俄罗斯的进攻时间、部队规模和攻击方案,成功应对了俄罗斯的“掏心”战术。在冲突中,乌克兰军队采取灵活战术,利用城市巷战和游击战,迫使俄罗斯军队进行艰难的巷战,削弱了其战术优势。乌克兰军队还利用“滴滴”单兵导弹伏击小组,攻击并摧毁了大量俄罗斯的坦克、装甲车、补给车队、直升机和低空飞机。同时,他们还利用“滴滴”单兵导弹和远程制导炮弹,对俄罗斯的高级指挥官和指挥系统进行了清除。此外,乌克兰还通过与美欧情报共享,利用普通亚音速“海玛斯”导弹,连续击沉了俄罗斯的多艘军舰,其中包括“莫斯科”号巡洋舰和“马卡洛夫上将号”护卫舰。
目前,俄乌冲突形成了城市巷战和城市外游击战的态势,双方在智能化、科技化和战术灵活性方面展开了激烈较量。本文由电子专业人士撰写,作为军事爱好者的原创作品,欢迎各位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