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12: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6:48
清徐二鬼摔跤,作为街头民间艺术和舞台表演艺术集于一身的民间传统道具表演艺术,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清徐地区风行农村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它的渊源是由蒙古族摔跤比赛创意而来,从传统的民间道具体育舞蹈和传统的体育竞技“乔相扑”演变而来。乔相扑即乔装打扮,意味着两个假人横竖互不相让,相互进攻摔打。这种表演形式属单人表演,但在表演中为何名为“二鬼”?传说有祭鬼神之意,取奇特与惊险之感,以及取鬼很机灵,以鬼的机灵之形。新中国成立后,表演者认为“二鬼”不吉祥,便改为“二人摔跤”或“两个洋鬼子摔跤”,并搬上了舞台表演,深受欢迎。
清徐二鬼摔跤的道具制作,是用泥或纸脱塑二鬼头,用竹板编制两个鬼的上半身造型,并将二鬼绑成两臂相扭,模拟相互搏斗之势。给假人穿上古装长衫,妆扮散乱头发,彩绘出鬼脸。另外,制作一双假足,这就是完整的道具。表演时,表演者穿上道具服装,将道具牢牢地绑在表演者背上,表演者的双手装上假足。在道具服装的隐藏下,表演者以双臂双腿,模拟二人摔跤动作,表演才真实。具体摔跤动作包括抡、转、滚、翻、摔、扫、踢、挡、下绊、托举等摔跤技巧动作,互相扭摔,并做出许多滑稽、幽默很逼真的摔跤动态。
上世纪80年代,将“二鬼”的形象道具改为青年小伙子,头戴着瓜瓣礼帽扮相,外观美观雅致,没有恐惧感。表演中有锣鼓伴奏,气氛非常激烈,围观人群不时发出喝彩之声。二鬼摔跤对表演者的表演技巧要求较高,他必须具备有摔跤技术和老师傅传下来的绝活,才能表演得出神入化。因此,二鬼摔跤这项民间文艺较难普及。
二鬼摔跤在本县活动的区域不太多,仅在徐沟、王答、孟封、清源等地有老艺人传授技艺,但学艺人员较少。这也限制了二鬼摔跤的传承和发展。尽管如此,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成为清徐地区文化传承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鬼摔跤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主要流传于夏邑及周边县市民间。表演时,表演者背驮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表演者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以两个“鬼”在摔跤的外观表现。此民间舞蹈已流传上百年,现面临失传境地。二鬼摔跤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