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刘公岛历史上有过监岳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23: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23:25
1898年5月,英国殖民者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把军舰开进了威海卫,对这里施行了32年的殖民统治,对刘公岛施行了42年的军事占领。1900年,英国殖民当局在刘公岛设立一处监狱。
英租初期,威海各监的卫生医疗条件较差,大批犯人拥挤在狭隘、污秽、腥臭、潮湿的监房之中,吃的是腐烂发霉的食物,衣服被褥半年不洗,犯人蓬头垢面,脸无血色,体无完肤,刘公岛监狱也是如此。
1902年,英国殖民当局曾做了一次维修,也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旧监狱缺少住处,看守门不得不在监狱外居住”。1911年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改造。而当时的刘公岛监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面积约1000平方米,有前后两院,筑高墙圈围,分男监房18间,女监房3间,可容纳70名男囚和20名女囚。监狱内通上了自来水,配备了洗澡间,犯人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旧监狱改建成看守门的住处,并且同新监狱联成一体,内设杂居监、工场、看守室、瞭望台、宿舍、炊场、洗涤场等。刘公岛监狱组织机构相当完善,监狱由派驻刘公岛的英国巡查兼任典狱官,总管狱中一切事物。狱警一般有6人,其中设男监看守长1人,女监看守长1人。另设医官1名,所有狱中卫生事宜全受其监督指导。下设三科二所。各科设看守长一人,各所设主任一人。三科的职责范围主要是:第一科负责会计、名籍、印信、保管、文书、任免、收发、统计等事务;第二科负责戒护、纪律、训练、作业督饬、消防、检束、异别、赏罚施行等事务;第三科负责作业、作业费、材料、成品、雇佣、工程施行、食粮支配、物品财产出纳等事务。二所即教务所和医务所,前者负责犯人的教诲及教育,后者负责犯人的卫生、治疗和药剂等事务。改造后的监狱监管条件都有很大改善,被英方誉为“除上海监狱之外远东最现代化的监狱。”
为加强狱政管理,殖民当局先后制定颁布了《监狱法令》和《监狱管理规定》。根据其规定,主要关押两个月以上,两年以内的犯人。不够两个月的在岛外陆地监狱,两年以上的通常送往香港监狱服刑。历年入狱人数不等。如1903年67人,1908年163人,1911年226人。监狱中男女犯人、违警犯与刑事犯、成年犯与未成年犯、初犯与累犯都要分别隔离关押。
刘公岛监狱除女囚和体弱有病的男囚外,一般都要进行重体力劳动,主要是筑路、筑墙、栽树、砸石等。刘公岛上的筑路及修葺工程都有犯人承担。女犯人受雇浆洗缝补监狱*,做冬夏衣物。追答英租殖民当局秉承西方近代监狱管理理念,把教育及教诲看成是监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在监者一律施以教诲”。为了对犯人实行感化教育,监狱设有教诲所,由专职教诲师对在监犯人施以教诲,内容主要为儒家经典、社会常识及伦理道德以及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等等。1910年,刘公岛监狱有教诲师、教师各一人,“对在监者朝夕道义相规,讲习圣道,灌注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这时的惩罚不再只是司法者的事,广泛的社会参与使得直接制造痛苦和消灭生命的刽子手被一批技术人员接替,他们包括监狱看守、医生、牧师、教育学家等。配备的专职教师,向犯人教授英文、数学、习字和作文等,以小学程度为限,教育的时间为每周24小时。
英国人当年在监狱内用绞刑架绞死过*人。一个是大岚寺人名叫常德,他用擀杖将其老母打死,藏在家中地瓜窖内,以杀母之罪被处以绞刑;另一个是号称“飞贼”的,外号“大马哈”,因抢劫罪被判重刑,在强制劳动打石子时,该犯用铁锤砸断锁链,抢了一只划艇逃至岛外,在市郊宋家洼被捉回,英当局从香港派来法官,被判处死刑。按规定行刑前犯人可指名要好饭吃,于是他点名“八宝饭”,法官满足了他的要求。这种饭食也是英军官兵们所喜用的,可自“飞贼”点用后,谁也不再点这种饭名了。
1930年国民*收回威海卫时,威海卫管理公署接管刘公岛监狱,同时还接收男囚69名,女囚3名。
1933年刘公岛监狱被评为中国北部最好的监狱。
1938年1月16日,日军入侵前夕,刘公岛监狱狱警向英海军医官长表示,在没有资金提供食物和供给的情况下,他们准备释放狱中的35名犯人。英国领事得知后,征求威海卫商会的意见。商会不同意这种作法,他们寄希望于海军教导队稳定威海的局势。不到两个月后的3月7日,日军登陆威海卫,3月9日狱警自行释放了全部25名服刑囚犯,并用舢板运回陆地,刘公岛监狱自此关闭。
新中国成立后,刘公岛监狱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狱舍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现仍为军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