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2: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7 07:57
基因定位的测定方法主要依赖于杂交实验和染色体特征的分析。最基本的原理是,通过观察杂交子代中重组体的数量,可以推测相关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例如,斯特蒂文特提出的图距单位(后来的分摩),就是基于1%重组体出现时基因间的距离。三点测验法通过多次杂交确定基因排列顺序和距离,如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定位黄体、白眼和短翅基因的位置。
着丝粒距离法利用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来定位,例如在粗糙脉孢菌中,通过子囊中子囊孢子的排列来测定。基因交换频率的高低会影响子囊的分离类型,从而推断基因位置。高等植物如小麦和棉花中,可以通过端着丝粒染色体测定着丝粒距离,通过雄性亲本携带的衍生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来估算隐性基因的位置。
体细胞交换法是斯特恩发现的,它在有丝分裂中观察染色体交换,虽然频率较低,但可用于真菌等非有性生殖生物的基因定位。蓬泰科尔沃等人的研究发展了利用体细胞交换的系统,通过纯合化频率推测基因相对位置。
缺失定位法和标记获救法则是利用基因缺失和标记基因的位置信息来确定未知基因的位置。前者通过缺失突变基因与已知缺失区域的关系,后者结合物理图谱和遗传分析,如在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中测定基因位置。
共转导法和共缺失法则是通过基因的共转导或共缺失现象来推测基因间的距离。基因行为,如转导噬菌体转移基因的顺序、转录和复制的顺序,也可用于基因定位。
基因定位是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在遗传学的早期研究中并未发现果蝇等生物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生理功能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