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3: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5 21:56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肺部排出:挥发性酸,如碳酸,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体内产生的大部分酸性物质通过H2CO3转化为HCO3-和H+。
2. 肾脏排泄:固定酸如硫酸、磷酸等通过肾脏排出,包括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同时,肾脏通过重吸收和分泌调节酸碱平衡,如近端小管和远端集合小管分泌氢离子并重吸收碳酸氢钠,以及肾小管腔内缓冲盐的酸化过程。
3. 血液缓冲系统:血液中的HCO3-/H2CO3缓冲系统起着关键作用,其比例决定了pH值,正常值约为20/1,保持血液pH在7.4左右。红细胞内的Hb-/HHb、HPO42-/H2PO4-和Pr-/HPr也参与调节。
4. 呼吸调节: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通过感知血气变化调节呼吸。如PaCO2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而高二氧化碳浓度则抑制呼吸。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也对缺氧和pH变化做出反应。
5.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细胞内外的离子交换,如H+-K+、H+-Na+等,对酸碱平衡有影响,酸中毒可能导致高血钾,碱中毒则低血钾。
酸碱平衡的监测主要通过pH值、H+浓度、动脉血CO2分压、标准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和阴离子间隙等指标进行。
正常状态下,机体有一套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疾病过程中,尽管有酸碱物质的增减变化,一般不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只有在严重情况下,机体内产生或丢失的酸碱过多而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或机体对酸碱调节机制出现障碍时,进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尽管机体对酸碱负荷有很大的缓冲能力和有效的调节功能,但很多因素可以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这种稳定性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