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7: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7:07
胃热,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胃部受到外邪的热邪侵袭,或是长期食用过于煎炒且燥热的食物,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口渴、口苦、口臭、口干、口腔可能出现糜烂、牙龈肿痛、咽部干燥,以及小便颜色偏深、大便干结等。胃热患者常常偏好冷饮,而不喜欢热食,他们在大量摄入冷饮后可能会感到短暂的舒适感。在疼痛发作时,患者常伴随胃部不适和粗糙感,有的会感到胃胀,食欲减退,而有的则因胃部过度活跃,蠕动加速,表现为食欲旺盛,频繁进食。
引发胃热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过度饮酒、嗜食辛辣或摄入过多肥腻食物都可能导致胃热。此外,身体内部的气滞、血淤、痰湿、食积等病理状态,如果未能及时调理,可能会转化为热邪或火邪,从而引发胃热(胃火)。另外,肝胃不和也是导致胃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表明消化系统的整体平衡被打破,从而影响到胃部的正常功能。
胃热,即是胃火。中医分为热郁胃中、火邪上炎和火热下迫等。多由邪热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或因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热(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