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生平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7: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0:40
申公,生卒年不详,原名培,被称为“申培公”,是鲁(山东曲阜一带)人。西汉时期,他是经学大师,同时也是今文诗学“鲁诗学”的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秦朝焚毁《诗经》、《书》,学习转向民间。西汉初期,儒家“五经”逐渐出现,《诗》是最早出现的,传《诗》的四家,鲁诗在其中影响最大。申公受《诗》于齐人浮丘伯,浮丘伯受《诗》于荀子,因此申公是荀子的再传弟子。汉初,汉高祖刘邦在鲁祭孔时,申公作为弟子跟随老师拜见。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一起学习,后郢继位为楚王,令申公作为太子戊的师傅。然而,太子戊不喜学习,申公因此备受苦楚,被罚劳役,几乎成了奴隶。他回故乡教授《诗经》,拒绝接待宾客。当时,从远方来求学的有1000多人。
武帝时,申公的弟子王臧任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请求迎请申公。武帝派使者用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马迎接申公,他的两位弟子随行。申公已80多岁。武帝询问治理国家的事情,申公回答:“治理国家不在于多言,关键在于实际行动。”当时武帝喜好文辞,对申公的回答表示沉默。随后,武帝任命申公为太中大夫,住在鲁邸,讨论明堂事务。然而,由于武帝祖母窦太后喜好《老子》学说,对儒家学说不悦,因此罗织王臧、赵绾的罪状,废除明堂事务,审查王臧、赵绾,两人自杀。申公因病免职归家,数年后去世。
关于申公传诗,司马迁说:“申公仅以《诗经》为训教,无传记,对有疑问的则不传。”班固则说:“鲁申公为《诗经》的解释。”也说:“申公仅以《诗经》为训教,无传记,对有疑问的则不传。”两家说法有异。汉时离古不远,申公授诗是口头讲解,未形成文字,其弟子略有记录,传承师法,形成了汉代鲁诗学派。
在西汉时期,鲁诗最为盛行,影响最大。汉初几代帝王学习鲁诗,申公及其弟子在朝廷和地方担任要职。武帝时,鲁诗立为博士,申公弟子十多人成为博士。其弟子孔安国等,“其治理官民都廉洁称道,其教学弟子虽不全,但直到大夫、郎、掌故等职位的百余人。申公最终将《诗经》、《春秋》传授,而瑕丘江公全部能传授,门徒最多。”
清人陈乔枞承班固关于诗本义“鲁最近之”的说法,认为:“马、班、范三史所载,汉百家著述所称,也有绪论存留,足以考证佚文。……凡荀子书中谈论诗的,大多源于鲁诗解释。孔安国从申公受诗成为博士,司马迁曾向孔安国学习,所学必是鲁诗。刘向父子世代学习鲁诗,撰写《说苑》、《新序》、《列女传》等书,其描述必定基于鲁诗。《白虎通》中的诗都是鲁诗解释,《尔雅》也是鲁诗学派的内容。”
流传于鲁地的申公诗学称为“鲁诗”,当时流传于齐地的诗学称为“齐诗”。齐诗的开创者为辕固,齐(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辕固研究《诗经》,在景帝时成为博士。他曾在景帝面前与道家学派的黄生辩论汤武诛桀纣,以儒家经义反驳黄生关于以下杀上、臣弑君的论点,认为汤武诛桀纣是顺应民心、符合正义的行为。他与窦太后评论儒道优劣,诋毁《老子》,触怒好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因此被下令进入圈与野猪搏斗,幸得景帝给他一把快刀,才把野猪刺死,免于治罪。后他担任清河王太傅,因病免职。武帝即位,他被征为贤良,但由于其他儒生的嫉妒,被罢免归家,当时他已经90多岁。
据荀悦《汉纪》,辕固著有《诗内外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齐后氏故》、《齐孙氏故》、《齐杂记》,均已失传。清人马国翰辑有《齐诗传》2卷。齐诗在西汉后期与阴阳五行之说相结合,一度盛行,“诸齐以诗显贵,都是辕固的弟子。”
“四家诗”中,“毛诗”后起,流传最为久远。“毛诗学”的开创者毛亨,鲁(山东曲阜市)人或云河间(河北献县东南)人,世称“大毛公”。据说毛亨的诗学继承了荀子,于汉初开门授徒,撰写《诗训故传》,简称《毛传》,传给赵人毛苌,世称“小毛公”。《毛传》对《诗经》的训释保存了古代的意义,是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毛诗序》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论诗的重要文献,是儒家自先秦至汉初诗论的总结。毛诗长期在民间传授,东汉后期始立学官,经过贾逵、马融等经学大师的倡导,又经郑玄撰写《毛诗笺》,其学大行,逐渐取代鲁、齐、韩三家诗的地位。此后,齐诗早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而毛诗一直流传至今。
汉代的鲁、齐、韩、毛四家诗学,其中鲁、齐、毛三家的创始者均为齐鲁即今山东籍人,可以说汉时诗学在齐鲁。各诗学都以阐述儒家学说为宗旨,各自立门户、自成师法,具有学术思想斗争的意义,也是争立学官、仕宦显达的阶梯。但是,汉代诗学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余年《诗经》研究的基础,对于《诗经》这一重要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