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经验谈之职级体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7: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5:37
本篇为大厂经验谈的第二篇,上篇笔者分享了互联网大厂公司如何运用OKR进行目标管理,本篇将讨论大厂的职级体系。了解职级体系有何意义?职场晋升如同游戏排位赛,职级体系是职场人的游戏规则,有助于了解自身位置,避免错失机会,也有助于求职跳槽评估公司定级和薪资范围。
先谈谈通道职位划分。一般情况下,互联网公司设立管理通道和专业通道。管理通道指被提拔任命为管理岗位,具有一定的考核权和决策权,随着管理级别的提升,管理的人员和业务范围也会扩大。不同公司的管理层级划分可能不同,以下以鹅厂为例,基干指组长和总监级别,中层指助总、总经理级别,高层指副总裁、总裁VP级别。
通常,很少有人初入职场就被任命管理岗,而是先从专业发展通道开始。只有专业职级达到一定级别,随着业务的发展,优秀者才会被提拔成管理岗,例如在鹅厂,专业职级基本要到10级以上才有机会被任命。因此,专业能力是基础,只有前期快速积累经验,成为业务骨干才有机会。在大厂想晋升管理岗竞争非常大,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再来说说专业通道。由于鹅厂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所有通道的职位划分基于互联网产品业务发展需要。一般会分以下几个大类:这里可能不完全准确和覆盖全,网络收集信息整理而成,由于不同公司细分领域不同,岗位名称也会有差别。
笔者所在的通道是技术类-客户端开发,包括移动客户端、PC客户端和游戏客户端,主要技术领域在移动客户端。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诞生了Android和iOS两大阵营,才诞生了移动APP的开发需求。当时,笔者因为对Android感兴趣,在大学时啃了一本“疯狂Android讲义”入门后,毕业后才找到了相应的岗位。回顾当初,对互联网岗位没什么概念,只知道自己就是开发App的,但其实一个移动App产品的成功是不同岗位通力合作持续运营的结果。
互联网公司往往自立职级体系,而非职称体系。以下以腾讯为例,附一张网图:网传腾讯职级体系新旧对照表。19年时,腾讯进行了一次职级体系变革,从原本18个等级优化成14个等级。14级工程师以上基本属于天花板级别,普通打工人12级是一个坎,迈入专家级别;9级以上基本上是技术骨干,也是业内常说的“高工”,11级是高工的一道坎,很多人可能在这一级别停留很多年都无法晋升下一级别。
定级标准仅供参考,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经历和晋升速度。有一些人被称为“职场妖怪”,晋升速度非常快。优秀的人可以持续保持优势积累,晋升之路犹如开挂一般。
从笔者这几年的体感来看,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利润增长和创新乏力期,降本增效在所难免。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开支,其中一部分就是人力成本。职级晋升与涨薪脱钩似乎成为必然。曾经大厂风光无限,大厂的“职级”成为业内人士跳槽时的“硬通货”,但随着浪潮褪去,职级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离开平台后,曾经所谓的光环立即失去效用。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很难想象自己能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比你年轻的年轻人。35岁失业再找工作处处碰壁的新闻充斥在社交网络,贩卖焦虑的媒体此消彼长让人避无可避。有时候,不禁会思考,假设哪天失去平台光环,我的能力能支撑自己走多远,我到底拥有多少赚钱的能力。程序员或许只是新时代的“农民工”,所以我们常常自嘲自己是“码农”。但或许不必如此悲观,我相信这个时代不会亏待每一个愿意独立思考并提供“价值”的人。所以,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练就一身本事,才是应对所谓“中年危机”的正确之道。毕竟这个社会本质只是“价值互换”,职级也不过是明码标价的所贴上的标签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5:36
本篇为大厂经验谈的第二篇,上篇笔者分享了互联网大厂公司如何运用OKR进行目标管理,本篇将讨论大厂的职级体系。了解职级体系有何意义?职场晋升如同游戏排位赛,职级体系是职场人的游戏规则,有助于了解自身位置,避免错失机会,也有助于求职跳槽评估公司定级和薪资范围。
先谈谈通道职位划分。一般情况下,互联网公司设立管理通道和专业通道。管理通道指被提拔任命为管理岗位,具有一定的考核权和决策权,随着管理级别的提升,管理的人员和业务范围也会扩大。不同公司的管理层级划分可能不同,以下以鹅厂为例,基干指组长和总监级别,中层指助总、总经理级别,高层指副总裁、总裁VP级别。
通常,很少有人初入职场就被任命管理岗,而是先从专业发展通道开始。只有专业职级达到一定级别,随着业务的发展,优秀者才会被提拔成管理岗,例如在鹅厂,专业职级基本要到10级以上才有机会被任命。因此,专业能力是基础,只有前期快速积累经验,成为业务骨干才有机会。在大厂想晋升管理岗竞争非常大,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再来说说专业通道。由于鹅厂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所有通道的职位划分基于互联网产品业务发展需要。一般会分以下几个大类:这里可能不完全准确和覆盖全,网络收集信息整理而成,由于不同公司细分领域不同,岗位名称也会有差别。
笔者所在的通道是技术类-客户端开发,包括移动客户端、PC客户端和游戏客户端,主要技术领域在移动客户端。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诞生了Android和iOS两大阵营,才诞生了移动APP的开发需求。当时,笔者因为对Android感兴趣,在大学时啃了一本“疯狂Android讲义”入门后,毕业后才找到了相应的岗位。回顾当初,对互联网岗位没什么概念,只知道自己就是开发App的,但其实一个移动App产品的成功是不同岗位通力合作持续运营的结果。
互联网公司往往自立职级体系,而非职称体系。以下以腾讯为例,附一张网图:网传腾讯职级体系新旧对照表。19年时,腾讯进行了一次职级体系变革,从原本18个等级优化成14个等级。14级工程师以上基本属于天花板级别,普通打工人12级是一个坎,迈入专家级别;9级以上基本上是技术骨干,也是业内常说的“高工”,11级是高工的一道坎,很多人可能在这一级别停留很多年都无法晋升下一级别。
定级标准仅供参考,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经历和晋升速度。有一些人被称为“职场妖怪”,晋升速度非常快。优秀的人可以持续保持优势积累,晋升之路犹如开挂一般。
从笔者这几年的体感来看,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利润增长和创新乏力期,降本增效在所难免。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开支,其中一部分就是人力成本。职级晋升与涨薪脱钩似乎成为必然。曾经大厂风光无限,大厂的“职级”成为业内人士跳槽时的“硬通货”,但随着浪潮褪去,职级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离开平台后,曾经所谓的光环立即失去效用。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很难想象自己能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比你年轻的年轻人。35岁失业再找工作处处碰壁的新闻充斥在社交网络,贩卖焦虑的媒体此消彼长让人避无可避。有时候,不禁会思考,假设哪天失去平台光环,我的能力能支撑自己走多远,我到底拥有多少赚钱的能力。程序员或许只是新时代的“农民工”,所以我们常常自嘲自己是“码农”。但或许不必如此悲观,我相信这个时代不会亏待每一个愿意独立思考并提供“价值”的人。所以,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练就一身本事,才是应对所谓“中年危机”的正确之道。毕竟这个社会本质只是“价值互换”,职级也不过是明码标价的所贴上的标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