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8: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19:43
经常有女性朋友主诉妇科体检发现“宫颈糜烂、宫颈炎”,异常担心,希望能彻底治疗。有的来时甚至已在一些私立医院进行了静脉补液、激光、微波、leep刀手术等无指征、不必要的治疗,且花费不菲。故觉得有必要在此就“宫颈糜烂”与“宫颈炎”和大家谈谈认识。
【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医生对宫颈肉眼外观的习惯性描述用语,当前国际上已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上皮主要有两种上皮细胞,一种是鳞状上皮细胞,像鱼鳞一样覆盖在宫颈表面,看起来很光滑,一种是柱状上皮细胞,就像立柱一样排列,在宫颈表面发红。宫颈鳞状上皮外移,为柱状上皮所代替,因柱状上皮较薄,从柱状上皮表面能见到上皮下血管,所以见到宫颈表面呈红色糜烂样改变。
近代研究示“宫颈糜烂”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宫颈,使宫颈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交界(简称鳞、柱交界)移位。
受雌激素的影响,颈管的柱状上皮增生,从宫颈口向外移覆盖了鳞状上皮,使该部位的组织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后由于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表面凹凸不平而呈颗粒状。根据柱状上皮增生外移的面积大小,在临床上分为“宫颈糜烂”Ⅰ度(轻)、Ⅱ度(中)、Ⅲ度(重)。
女性宫颈鳞、柱交界可随一生不同时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而移动。如新生儿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可引起新生儿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称为先天性宫颈糜烂;青春期后,由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增加,刺激柱状上皮增生使原始鳞柱交界外移至宫颈阴道部,所以,整个宫颈被外移的柱状细胞覆盖,形成了所谓的“宫颈糜烂Ⅲ度”;妊娠期、以及口服避孕药可致鳞柱交界外移,称为生理性宫颈糜烂;绝经后随雌激素水平下降,鳞柱交界又退回宫颈管。更年期后很少见到“宫颈糜烂”。
【慢性宫颈炎】
由于宫颈管柱状上皮较薄,抵抗力低,病原体容易入侵而发生炎症。
慢性宫颈炎在临床上多见于以下几种表现:
1、宫颈肥大
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子宫颈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而使宫颈呈不同程度的肥大。无需特殊治疗;
2、宫颈息肉
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使宫颈管粘膜局部增生,逐渐突出于宫颈口,形成息肉。 需要手术摘除并送病理检查排除病变。宫颈息肉绝大部分为良性病变;
3、宫颈腺体囊肿
又称纳博特囊肿,简称纳囊(纳氏囊肿),是一种突出于宫颈表面的青白色小囊泡。无需特殊处理;
4、宫颈管炎(宫颈管内膜炎)
炎症局限于宫颈管粘膜及其下的组织,临床见宫颈阴道部光滑,但宫颈口充血或有脓性分泌物堵塞。一般局部应用阴道栓剂治疗即可。
综上所述,通常所称的“宫颈糜烂”不是“真正糜烂”,绝大多数为“假性糜烂”(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不是疾病,不需要治疗。极少数患者宫颈糜烂(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为重度糜烂、外翻、增生,白带多等需要治疗。
但因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早期肉眼无法识别,宫颈外观与“宫颈糜烂”难以区分,故需要鉴别。已婚或有性生活史三年以上的妇女需要每1-2年接受一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规范筛查,可以通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涂片(TCT或巴氏涂片)、阴道镜检查等排除或早期发现宫颈不良病变,而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注意即使宫颈外观光滑的女性也可能存在早期的宫颈癌或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