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3 02: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16:27
吕祖谦在研读历史方面的投入颇深,他的著作《十七史详节》共有273卷,虽然清代四库馆臣曾评价其“所录大抵随手摘录,未必皆精要”④,但这部作品反映了他作为选编者的独特视角,因此得以广泛流传。
另一部有较大影响力的史书是《东莱博议》,又名《左氏博议》。尽管它是为学生考试而编写的⑤,但吕祖谦在其中注入了深刻的见解。全书共4卷,选取《左传》66篇文章,分析深入,议论清晰。例如,在《曹刿谏观社》一文中,吕祖谦对史官的公正直言大加赞赏。他指出,史官在记录君王言行时的公正无私,正是三代以来的优良传统。他以管仲和周王的言论为例,强调了史官记录真相的重要性。尽管史官在当时可能受到权力的压制,但他们仍坚守职责,确保历史的真实记录,如崔杼弑君事件,史官即使面临杀身之祸,也坚持如实记载。吕祖谦认为,如果史官不能公正记事,那么即使孔子想要编纂《春秋》以昭示后世,也将缺乏可靠依据。他进一步强调,史官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如同造父驾驭马车、后羿射箭、墨翟守城一样关键。在理学盛行的南宋时期,吕祖谦对史官的评价,体现了他对文献真实性的重视和求实精神。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曾祖吕好问,(1064—1131)字舜徒,南宋初年“以恩封东莱郡侯”②,始定居婺州金华(今属浙江)。当时,学人多称其伯祖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称为“小东莱先生”。到了后世,一般均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