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本是人们生活中极普通的东西本文作者赋予了它什么样的含义_百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4 12: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6:50
1.“蜡烛”是人们生活中极普通的东西,本文作者赋予它什么样的含义?
答:寄托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战士的爱与深情;寄托了他们对战死的战士的哀思;象征两国人民战斗情谊;象征着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与英勇精神。
2、“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是什么含义?
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是最热烈诚挚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赞美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英勇精神的永垂不朽。(以蜡烛作比)
3、文中为什么反复写到“炮火”?
衬托老妇人的行为十分感人。对比老妇人的英勇无畏,渲染环境危险,敌人的凶残。
4、文中两次出现老妇人的“黑色大围巾”,作者写“黑色大围巾”用意是什么?
表现老妇人无尽哀思,渲染肃穆的气氛。黑色是种单调的色彩,也是战争时期人民贫穷的表现。
5、这篇通讯的感人之处有哪些?
(1)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
(2)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3)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6、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7、概括出本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
【起因】: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
【经过】: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
【结果】: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8、老妇人冒险埋葬红军战士。
时间:1944年9月19日傍晚至凌晨。(“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地点:老妇人的住处——“一堆瓦砾”“砖瓦半掩着一个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 人物:南斯拉夫老妇人玛利·育乞西。
事件的经过:置生死于度外,冒着炮火艰难地安葬了红军战士的遗体,并拿出珍藏45年的结 婚蜡烛,点在坟上,悼念烈士。
9、通览全文,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10、试分析本文的内容令人感动的原因。
(1)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2)着力描写感人因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不顾个人安危,艰难地掩 埋苏联战士。(强烈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