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大九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2 02: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00:43
数字是我们经常要看的,在货币里面有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数据,还要写中文字(被称为数字的大写符号),我们就来看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大九十大写百千万数字对应的大字是怎么样的
0——零、
1——壹、
2——贰、
3——叁、
4——肆、
5——伍、
6——陆、
7——柒、
8——捌、
9——玖、
10——拾、
100——佰、
1000——仟、
10,000——万、
10,000,000——亿。
总结:上面对应的中文字,我们经常可以在合同里面可以看见。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字符。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规定:每年全国各布致使司、府、州、县。各级*之间及与户部之间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稍有差错,即被退回重报。由于地方与京城相距遥远,为节省时间,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带上了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如被退回,则随时填写更正。又因为空白账册上盖有骑缝印,不能做别的用途,户部也就没有干预。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户部侍郎郭桓特大贪污案东窗事生,震惊全国。郭桓勾结刑、礼、兵、工等六部小*及各省官僚、地主,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二千四百余万石。这差不多和全国秋粮实征的总数持平!除此之外,还侵吞大量宝钞金银。
贪官们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做的文章,各部串通一气,大做假账。以此欺骗皇帝老儿,鱼肉百姓。朱元璋龙颜大怒,下令把郭桓等六部的十二名*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数万人,皆处死。系狱、充边、拟罪者不计其数。
为反贪枝廉,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最迟也得再上溯近七百年,首倡者当推富有改革精神的唐代武则天。她是绝无仅有的敢于自创文字的女皇;她的名字武曌的“曌”字,就是明证。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数字。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拓展资料:
你知道 汉字大写壹、贰、叁的由来吗?
汉字不像古埃及象形文字那样粗糙难懂,也不像中东的苏美尔字那样难保存。汉字横、竖、直、音、艺,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中国现有的史料记载,大写是一二三四这些最早出现在武则天时期,但当时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真正普及壹贰叁大写方式的是朱元璋。
明初,人们还习惯使用自古流传下来的小写、一、二、三数字,即一横、二横、三横。后来,当一个贪官利用这些数字的漏洞为自己的*提供便利时,引起了当时*的注意。
首先,从小写、一、二、三的传统技术字符的结构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些字符简单、方便、容易记忆,这就是它们的优越点,同时也成了最致命的缺陷之一。
明朝初年,有一个叫郭桓的大臣,做账时把计数数字的一、二、三。通过添加水平、向左和垂直笔画,他可以把它变成更大的数字。
郭桓利用这一原则改变了朝廷的白银数量,并将多余的部分纳入自己的口袋,为自己赚取了七十多万两的利润。
他的*最终被朱元璋发现,因为朱元璋出身于民间,从小就受到这些贪官污吏的*,所以成为皇帝后他最痛恨贪官污吏。
在这次郭桓*事件中,他处决了数万人,这就是明朝著名的郭桓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贪官的操作方法也引起了朱元璋的深思。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贪污犯,他专门重新设计了中国的计数字,将原来的一、二、三横、命名为小写计数字,将自己创造的壹、贰、叁一直到拾命名为大写计数字,以诏令的形式颁布到全国,让地方**在收税、计算收入时,既要写大写又要写小写的计数字。
最后,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现在不查字典不查百度,你能不能写出数字1、2、3到10的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