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微服务架构 - 图解 Go + K8S 的微服务系统的全开发流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1 07: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9:19
随着Kubernetes(K8s)成为2022年容器编排的主流标准,云原生系统的构建越来越常见,微服务和声明式API成为主流选择。Java开发者如我,虽习惯于Spring+Kotlin的开发,但在转向AWS、K8s以及微服务架构后,许多传统后端职责逐渐转移至云服务,如注册中心、配置管理等。Go、Rust等简洁高效的编程语言因此崭露头角,尤其在构建小型微服务系统时,Go的开发部署效率远超JVM系统,哪怕涉及上百个Go文件和众多服务。
在Go微服务体系中,grpc、docker、k8s和istio等工具链支持开发者在无Spring框架的情况下开发出健壮系统。代码管理方面,虽然Github广泛使用,但在构建复杂微服务时,代码库拆分、分支策略、发布流程和CodeOwner管理等都需要仔细考虑。选择单体或分布式仓库、主分支开发还是特性分支,取决于团队规模、技术栈和协作模式。
推荐的开发模式是将开发和构建分开:首先,明确服务提供的能力,通过API作为统一语言,确保团队理解和技术实现的一致性。skaffold作为CI/CD工具,虽功能有限,但自动生成image tag的功能非常实用。部署和运行阶段则依赖成熟的K8s,通过manifest快速部署应用。监控和调试方面,Nocalhost和Istio组合提供实时调试和灵活流量控制。
基础设施管理不再仅仅是运维的职责,而是与开发紧密结合。通过k8s、istio和dapr等技术,后端的职责愈发聚焦,但跨功能需求和对数据库、MQ的依赖并未消失,只是从紧密耦合转为进程间和pod外部的耦合。将基础设施代码化管理,可进一步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和代码一致性。
总结来说,云原生技术正重塑软件开发的框架,云原生开发者逐渐成为全栈工程师,不仅负责服务的构建,还涉及基础设施的管理,实现从前端到后端的全面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