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方案规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1 14: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7:28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自古至今,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起源于美国学者罗伯特·格拉泽(Robert Glaser,1962年)提出的教学系统概念,逐渐发展为一门融合科学、艺术与技术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教学设计经历了一代代的革新,从早期的肯普模型(ID1)到第二代的教与学设计(ID2),再到如今的第三代参与式教学设计,其核心理念在不断演进。
第三代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参与。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而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以同伴和观察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设计时,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协作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案规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方案的四个组成部分:标题、署名、主体和反思。标题需明确指示教学内容和年级;署名应标明设计者的信息;主体部分详细阐述教学设计策略,如学习活动设计、情境构建等;反思部分则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改进空间。
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传统的备课,而是运用系统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情境和教学反思的整合。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生命发展,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如个体化目标设计、非线性流程设计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