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5 09: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8:32
“伐柯”一词出自《诗经·豳风·伐柯》,原文为“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世遂以“伐柯”或“伐柯人”指代媒人,而说媒则称为“执柯”。在古代婚礼中,媒人的角色不可或缺,他们为两家牵线搭桥,让婚姻得以成全。例如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嫁娶》中记载,媒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完成婚礼的重要环节。
“保山”一词则源于《红楼梦》中的一段描述,意思是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在旧时,媒人亦被称为“保山”,凸显其在婚姻中稳定和保证的重要性。
“冰人”一词出自《晋书·索紞传》。在孝廉令狐梦中,他站在冰上与冰下的人对话。索紞解释说,这是阴阳调和的象征,也是媒介作用的体现。因此,媒人被称为“冰人”,意味着他们需要以热情和毅力化解男女双方的隔阂,促进婚姻的成就。
“媒妁”一词源自《孟子·滕文公》下,指代媒人和中介的角色。在古代,媒人不仅负责谋合两姓之缘,还承担着斟酌双方条件的职责。《孟子》中提到,如果男女双方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擅自结合,会被视为不正之风。
传说中,唐代的“月老”是主管婚姻之神。他以“月下老人”或“月老”的形象出现,用红绳系连男女之足,使之结为夫妇。韦固夜经宋城的故事中,月老翻阅的婚姻簿和红绳的用处,进一步说明了媒人对婚姻的决定性作用。人们常用“千里姻缘一线牵”来形容媒人的神奇力量。
在文学作品中,媒人还被称为“红娘”。这一角色最早出现在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中,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在张生与莺莺小姐的婚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进一步丰富了红娘的形象,使其成为媒人形象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媒人角色的重视和友好态度。
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称媒婆或大妗姐。中国古时的婚姻讲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结婚不经媒人从中牵线,就会于礼不合,虽然有两情相悦的,也会假以媒人之口登门说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会行结婚大礼。媒人会自提亲起,到订婚、促成结婚都会起着中间人的作用,在男女双方间作跑腿,联络,协调、细节调解,搞气氛,说吉祥说话,祝福新人幸福美满,直至婚礼结束,并从中收取媒人费。各地的风俗习惯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