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三年中途离职可以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9 06: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9:07
劳动合同三年中途离职是可以的,劳动者有权决定是否继续工作,但对于劳动者主动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向用人单位通知,并且是不会得到经济补偿的,如果对相关情况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劳动管理部门。
一、劳动合同三年中途离职可以吗?
可以中途离职,无论签订了多久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都是可以辞职的。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
其中,试用期提前三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
3、没有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二、具体情况
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通知(也就是通俗说的辞职信、辞职报告),这样便于保留证据。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或不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的,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试用期辞职提前三天即可离职,试用期后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
也就是说,只要提前打书面报告,即使是在服务期内依旧可以辞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一定要保留书面报告或是批准离职的证据,以防止意外状况的出现。
关于违约金的问题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下企业才能和劳动者进行约定:
1、合同中约定的专项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约定保守公司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试用期离职是不能约定违约金的。除以上两种情况之外,其余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都不算数,因此即使劳动者离职,也可以不用付违约金,正常程序辞职就好。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劳动者主动离职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照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相关认定来处理,特别是对于不同的离职情况的,可以导致公司的用人矛盾和纠纷,对于劳动者私自离职也可能造成违约的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9:13
劳动合同三年中途离职是可以的,劳动者有权决定是否继续工作,但对于劳动者主动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向用人单位通知,并且是不会得到经济补偿的,如果对相关情况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劳动管理部门。
一、劳动合同三年中途离职可以吗?
可以中途离职,无论签订了多久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都是可以辞职的。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
其中,试用期提前三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
3、没有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二、具体情况
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通知(也就是通俗说的辞职信、辞职报告),这样便于保留证据。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或不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的,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试用期辞职提前三天即可离职,试用期后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
也就是说,只要提前打书面报告,即使是在服务期内依旧可以辞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一定要保留书面报告或是批准离职的证据,以防止意外状况的出现。
关于违约金的问题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下企业才能和劳动者进行约定:
1、合同中约定的专项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约定保守公司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试用期离职是不能约定违约金的。除以上两种情况之外,其余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都不算数,因此即使劳动者离职,也可以不用付违约金,正常程序辞职就好。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劳动者主动离职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照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相关认定来处理,特别是对于不同的离职情况的,可以导致公司的用人矛盾和纠纷,对于劳动者私自离职也可能造成违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