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9: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20:42
气管、支气管腔的表面均衬有一层上皮,其构成细胞主要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等紧密结合而成,附着于由纤丝交织形成的基膜上,两种细胞的比例约为5∶1。在黏膜上皮层细胞下部的间隙区,散在不规则排列的基细胞及中间细胞,使之成为假复层状,故称之为假复层上皮组织。基细胞和中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增殖能力,能代替病损的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随着支气管不断分支分级,柱状纤毛细胞渐变短小,至终末细支气管水平消失,转化为立方体形,再成为鳞状细胞,杯状细胞数亦逐渐减少。
①柱状纤毛上皮细胞。为构成气管、支气管黏膜的主要细胞,分布于整个传导气道的管壁,但鼻腔的前1/3、咽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缺如。该细胞的顶端长有200余根纤毛和近百根微绒毛,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所有的纤毛均以同一频率(22次/秒)向同一方向(头端)摆动,是组成气道黏膜纤毛装置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长期感染或有害气体等刺激下,可转化为鳞状细胞和杯状细胞,使纤毛黏液毯形成缺损,降低支气管上皮的防御功能。
②杯状细胞。杯状细胞胞浆顶部因含有黏液颗粒而膨胀,使其形状如同酒杯,故名杯状细胞,为传导气道黏膜上皮层的分泌细胞。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由于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和Clara细胞的杯状化生,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功能亢进,导致病人咳嗽,产生大量黏液性痰。
③无纤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Clara细胞)。呈柱状,散布于细支气管纤毛细胞之间,突出于相邻细胞的细胞顶端,有微绒毛。其胞质内颗粒中含脂质、蛋白质和少许中性糖蛋白,可具部分分泌减低表面张力活性物质的能力。在应变下可转化为纤毛细胞或杯状细胞。因其有旺盛的代谢活力,对吸入性或血源性异物有中和解毒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有促细胞*致癌变能力。
④基底细胞。位于上皮的基部,其顶端达不到管腔的表面,为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后备细胞。
⑤K细胞。又称嗜银性细胞,存在于整个气道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之间,属神经分泌型细胞,也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参与调节肺循环和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另外,支气管类癌和燕麦细胞癌的发病可能与K细胞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