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6: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07:59
被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是当事人就执行有关权利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向司法机关提出的诉讼行为,相关情况是属于司法判决的一种救济方式,具体情况下可以根据执行司法判决的结果来进行认定。一、被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是什么意思?
被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当事人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实体权利存有争议,请求执行法院解决争议而引起的诉讼。执行异议之诉是执行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执行法律关系纷繁复杂,执行中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形在所难免,救济与侵害理应相伴相随。案外人异议之诉作为一种执行救济,是执行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被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意义
被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意义,在于保障案外人的实体权利,完善司法救济制度。《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当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虽然确立执行异议程序,执行中有侵害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时,案外人有权提起异议,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案外人的实体权利,由执行员进行审查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案外人就其实体权利与相对人进行辩论的权利,显然不利于案外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其次,驳回案外人异议的裁定不能上诉或复议,即使案外人对裁定不服,也没有后续的救济方法。
再次,中止执行仅是执行程序的延缓和阻却,有悖于权利保护的彻底性要求。
最后,因执行异议对原裁判提起再审,经再审认为原裁判并无不当并向法院提出书面说明的,应恢复执行。此时,案外人的权利实际上并没有获得保障。当案外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均可以提起诉讼,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执行异议的情况,是需要严格基于有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处理的,特别是不同的异议行为所认定的处理情况是不同的,司法机关在收到有关异议申请的处理时,要严格按照上述法律中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来进行判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