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陈可辛被审查砍了二十多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4: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21:26
十二年前,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在中国大陆上映时,与原港版相比,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审查洗礼。这部影片揭示了当时审查逻辑的微妙之处,特别是对历史叙事、价值观以及内容引导的严格把控。陈可辛巧妙地通过电影《投名状》的历史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展现了审查对于敏感题材的谨慎处理。
影片中,大陆版与港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战争残酷镜头的处理上。庞青云这一反派角色的政治理想被淡化,原本的野心勃勃和欺骗杀戮情节被大幅度删减,以避免美化负面人物。姜午阳的角色则被强化,正面人物的觉悟和兄弟情义在大陆版中占据主导,反映出对旧时代价值观冲突的审视。
例如,港版中庞青云的那句“兵不厌诈,战争无情”在大陆版中被保留,但其背后的政治含义被微妙地削弱。赵二虎的“人无信如畜牲”这一台词,尽管保留了愤怒的情绪,但他的英雄梦想被修改为更接地气的“汉子”,以此减轻暴力和理想化的呈现。对于杀戮场景,大陆版选择减少直接描述,将庞青云的官职从“两江总督”降为“江苏巡抚”,以此降低其权力象征,避免触及更深层次的敏感点。
陈可辛的这次审查经历,体现了他作为香港导演在理解并适应中国内地市场的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艺术洞察力。他曾在古装大片的热潮中找到突破,如《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的成功,证明了他能够捕捉到本土观众的情感共鸣。尽管陈可辛曾尝试触及如运动题材(如《李娜》)这样的禁区,但他还是在《中国女排》中找到了献礼70周年的恰当方式,这无疑是他电影生涯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回顾《投名状》的审查过程,陈可辛不仅为自己的作品适应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规则感到自豪,也借此机会深化了对历史和价值观的反思。这部影片成为了他在中国电影时代转型的见证,证明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敏锐度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