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6: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7 11:01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小儿的发病率比成人高,该病是引起小儿听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分泌性中耳炎病程长达12周以上者即为慢性。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1、听力减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前大多有感冒病史,以后听力逐渐减退,伴自听增强。当头位变动,如前倾或偏向患侧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改善。慢性者起病隐匿,患者常说不清发病时间。小儿患者大多表现为对别人的呼唤声不予理睬,看电视时要调大声量,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如小儿患者的另一耳正常,也可长期不被家长察觉。
2、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起病时可有耳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3、耳内闭塞感:耳内闭塞感和闷胀感是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按压耳屏后该症状可暂时减轻。
4、耳鸣: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为间歇性,如“噼啪”声。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撸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方式和非手术方式,主要是清除中耳积液,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气、引流,以及治疗相关疾病等综合治疗。
非手术治疗
1、抗生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红霉素、头孢菌素类药。
2、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消炎消肿。
3、邦耳适中耳负压治疗仪:改善中耳通气。治疗仪对鼻腔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气压流,当患者吞咽时气流被传送到咽鼓管,从而使咽鼓管开放。由于压力控制精准,可避免对鼓膜造成损害。
手术治疗
1、鼓膜穿刺术:抽出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
2、鼓膜切开加置管术:凡病情迁延、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及胶耳等,可于鼓膜切开并将积液充分吸尽后,在切口处放置一通气管,以改善中耳的通气,有利液体的引流,促进咽鼓管功能的修复。
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ET):对于慢性ET功能紊乱,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新技术。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微创,已使很多患者受益。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行BET手术,疏通咽鼓管,防止并发症。
4、其他:积极治疗鼻咽或鼻部疾病,如腺体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