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人的祖先来自哪里(古东夷人是中国白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3: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2 18:09
东夷人的祖先来自哪里,古东夷人是中国白人。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上古时代,华夏集团的黄、炎部落联盟与东夷集团的九黎部落联盟在涿鹿进行了一场大战。
最终,华夏集团的黄帝、炎帝战胜了东夷集团的蚩尤。这场大战可以说是华夏集团的立国之战,打出了华夏族在中原的威望。
东夷二字,给人的感觉是蛮荒之地的落后文明,甚至属于外来族群。但实际上,作为战败方的东夷集团,文明程度并不比华夏集团低,东夷文化也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中国古代的东夷人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东夷在东方
东夷指什么?
东夷二字最早出现在商代武丁时期的甲骨文,直接提及“东夷”二字的仅有两片。后来又有甲骨卜辞记载,“蠢夷方率伐东国,东典东侯”。明确提出夷方位于商王朝的东方。
《礼记》记载,“东方曰夷”。自周朝开始,人们就把居住在东方的各个部落称为东夷。
《越绝书》记载,“夷,海也”。夷有海的意思,东夷也是东海的意思。在东海边居住的人就叫做东夷人。
由此可见,东夷其实指代某一个方位,而东夷人指位于东方部落的居民。
后来,我们又把生活在东夷的部落联合在一起称呼为东夷集团或者东夷族群。
《说文解字》认为,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了弓箭。在龙山文化考古中,骨刻文中发现了类似人背弓形的“夷”字,“从大从弓”是有依据的。
东夷有淮夷、莱夷、鸟夷、岛夷、湡(yú)夷等。主要的生存地区是山东全境和淮水流域,山东是东夷生存的核心区域。
东夷部落的大体分布
东夷文化的主体有哪些?
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开始,经历了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这些都是东夷人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
后李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发现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遗迹主要有房址、壕沟、灰坑和墓葬等。陶、石器等生活用具也被发现。
北辛文化遗址也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主要遗址分布在山东和江苏一带。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聚落,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农业经济繁荣稳定,定居生活稳定而长久,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畜牧养殖、采集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
大汶口文化,发现于山东。这时候的彩陶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石斧也已经出现。到大汶口文化中期,聚落遗址已遍布整个海岱地区。
龙山文化发现于山东济南,它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此时,人们可以制造精美的磨光黑陶。龙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
黑陶
岳石文化聚落遗址遍及山东全省,这一时期,较之先前的文化呈现出衰败的迹象。常见的炊器减少,酒器消失,聚落数量减少。这种文化倒退的现象推断是由于气温降低造成的。
东夷文化区是中华文明发展脉络最为清晰、文化谱系最为完整、基本文化面貌最为稳定的区域。显然,东夷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东夷有哪些著名人物?
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在上古时代就已经融合在一起了,一些上古人物甚至在两个集团都有出现。
少昊是黄帝长子,却同时也是东夷的先祖和首领。五帝末期的舜帝,也是兼具华夏和东夷双重先祖和首领身份。
可见,在上古时期,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于东夷这两个字在当时并不存在,所以当时的华夏人与东夷人对于彼此的认知,应该是没有“尊夏卑夷”这一思想的。
东夷各部族组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联盟较早的首领叫太昊,伏羲氏,风姓。伏羲氏定人道,创八卦,还发明了瑟等乐器,设官分职,制礼作乐,进入文明社会。
蚩尤,为姜姓,其部落有81个氏族组成。蚩尤时期,冶铜技术空前提高,制铜工具大量涌现。蚩尤用铜制作了大量兵器,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蚩尤
少昊,嬴姓,名质。少昊足迹遍及山东,他设官分职,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社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舜,姚姓,生于诸冯(今山东省诸城市)。舜统领东夷人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和制陶业。他治理有方,东夷人口增加,文化繁荣,并出现了城邑,创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
东夷人与百越人有什么联系?
对于东夷人的由来,有一种比较通俗的理解,东夷人是从华夏族聚集地走向东方进而在东方定居的。
这一理解显然是很泛泛的,华夏族和东夷族各自的族群指代范围并不明确,而且两者存在互相融合并迁徙的过程,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难这样简单定义的。
从目前东夷的主体文化呈现出来的特征表明,东夷人与百越人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部落图腾,东夷与百越的图腾都是鸟。
从语言层面来讲,山东的地名有古越语特征。古越语是古代越人的语言,春秋时期通行于吴、越两国。即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这也直接影响了江浙地区的地名。
比如,无字是百越语中的常见词头,吴越地名中有无锡、芜湖,而山东则有无棣,无盐。
再如山东的蓬莱、即墨、烟台的古称之罘(fú)等等都是古越语地名。这些名字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意思,而我们只是用汉字记载下来了当时东夷人的发音。
说得通俗一点,这些地名都是音译,而不是意译,就好像我们把Tom音译为汤姆。还有如句阳、须句、须朐、临朐,朐县等非常多的地名,都是从古越语音译而来。
这样就产生一种猜想,东夷语与百越古语是同源的,而这些语言与我们的古汉语可能是两种语言。
甲骨文
甲骨文记载了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现在我们知道,商源自东夷,所以甲骨文是商的文字,记录的正是夷语。
目前对于甲骨文,我们仅仅破解了三分之一,有绝大部分我们是无法破解的。而奇怪的是,从周代开始的文字我们却很容易识别。这一现象也可以猜测夷语与古汉语是两种语言。
所以,由此猜测,在周灭商后,甲骨文中有大部分文字可能没有被周人传承下来,而汉字的启蒙很可能就是东夷文字。
猜测东夷人的由来
大胆设想,东夷当时很可能就是百越人的聚集地。
当年晚亚洲人的队伍中,有一支队伍从缅甸进入云南,翻山越岭历经千难万险才到达了秦岭以北,他们就是华夏族的祖先。
而另一支晚亚洲人从越南进入中国的两广区域,沿着海岸线向北迁徙。这一路地形比较平坦,他们最远走到了东夷区域。这些人是百越的主体,说着侗壮语,而他们就是东夷人的祖先。
后来东夷与华夏族频繁交流,华夏族甚至还从东夷吸收了先进的文化,进而在周代逐渐赶超东夷。华夏与东夷在你追我赶中逐渐融合并相互促进,共同书写出中华文明的伟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