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2: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18:44
匡衡出身于世代务农的农家,他却以卓越的求知欲望和辛勤的努力著称。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通过为他人做工来换取学习的机会,特别是拜当时的博士学习了《诗经》。他的勤奋和独特的见解,使得《诗经》在他手中得以深入解读,以至于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的赞誉,表示听他讲解《诗经》能使人精神愉悦,可见他对这部经典理解之深刻。
然而,匡衡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按照汉朝的规定,博士弟子通过一门“六经”的考试就能获得官职。匡衡经过九次考试,才最终获得了丙科,得以担任太原郡的文学卒史。尽管如此,他的学术造诣已得到了当时经学家们的认可,甚至得到了太子元帝的青睐。
元帝即位后,任命匡衡为郎中,后晋升为博士和给事中。面对京城长安的天灾,如日蚀和地震,匡衡抓住机会,引用《诗经》中的智慧,上书元帝建议削减宫廷开支,提倡节俭,改革制度,亲近忠正之人,远离奸佞,选拔贤良,倡导廉洁。他的奏章得到了元帝的高度评价,由此晋升为光禄大夫和太子少傅。这个职位的象征,便是今天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新兴镇的“太子堂村”,寓意着匡衡曾经的重任和影响。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祖籍东海承(今苍山兰陵镇),至匡衡时,始迁居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关羊下村。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