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6: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14:04
1. 种姓制度的起源伴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印度而形成,初衷并非划分社会等级,而是为了确保雅利安人的统治和各种职业的均衡分配。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遭受外来伊斯兰教统治者如马穆鲁克和蒙兀尔的征服后,种姓制度经历了重大调整,以适应新的政治需要。
3. 在英属印度时期,种姓制度被进一步固定和僵化,以符合殖民者的统治策略,从而转变为一个严格的社会等级体系。
4. 种姓制度中,婆罗门作为第一等级,享有宗教和文化教育的垄断权,以及农时季节的宣布权,被视为社会的顶尖阶层。
5. 第二等级的刹帝利包括军事和行政贵族,他们负责治理国家和军事事务,是婆罗门思想的执行者。
6. 第三等级的吠舍是由普通的雅利安人组成,他们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但通过布施和纳税支持社会上层。
7. 第四等级的首陀罗主要由非雅利安人组成,从事被认为是低贱的职业,如仆役和工匠,是印度社会中人口最多的种姓之一。
8. 种姓制度中的“杂种姓”指不同种姓的父母所生的后代,而“不可接触者”或“贱民”阶层,即“达利特”,通常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被排除在四大种姓之外,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9. 种姓在印度是世袭的,且难以更改,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由种姓决定,这导致了低种姓群体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