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5: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2:43
钩藤,古已有载于《名医别录》,原名钓藤,因其叶形似钩而得名。据《唐本草》记载,其原产地为梁州,叶细长,茎间有刺,形若钓钩。《本草图经》则提到《神农本草经》未详细记录其产地,苏恭认为出梁州,兴元府也有分布。钩藤在古代医疗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如《广济》和《崔氏方》中的汤剂。《纲目》中描述,钩藤形如葡萄藤,有紫色的钩,早期以皮用为主,后来则更多使用其带钩的部分,因其力量更为直接。
钩藤,药名发音为gou teng,英文名为Gambir Plant,拉丁植物学名包括Uncaria rhynchophylla和Uncaria sinensis等。它属于茜草科植物,功效上属于平肝熄风药。别名众多,如吊藤、钩藤钩子等,可用于清热平肝,熄风止痉,治疗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头胀痛等症状。内服通常煎汤,剂量为6-30克,不宜久煎,也可制成散剂使用。
钩藤生于谷溪边的疏林、山地林及次生林中,分布广泛,包括陕西、安徽等省份。其药材由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等的带钩枝条制成,春季和秋季采收,去除无钩部分后晒干。在炮制过程中,需拣去老梗和杂质,洗净晾干。
钩藤的药用鉴别主要通过性状和理化方法进行,如观察其茎枝形状、颜色、钩的形态,以及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验证。在药用搭配上,钩藤与菊花有相似的功效,但钩藤更侧重于熄风止痉,而菊花则偏于疏风泄热。在使用时需注意,虚者和无火者需谨慎使用。
钩藤(gou teng)别名又叫大钩丁、双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攀援状灌木,高可达10m。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下有托叶痕。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以带钩的茎枝入药。春,秋季采收,除去叶片,切断,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