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21: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1 17:58
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主要基于其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首先,表皮角化和不规则浸润的肿瘤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构成,棘细胞的增生异常,常形成条索状或巢状细胞团,边缘由基底细胞层,中心部有角化性癌珠,可见大量分裂象。诊断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职业史,如长期暴露于风吹日晒、海上生活,以及吸烟、慢性热刺激等因素,以及慢性疾病如不稳定性瘢痕、慢性骨髓炎或溃疡病史。
临床观察中,注意病变的表面特征如粗糙、脱屑或溃破,邻近淋巴结肿大和固定是重要的线索。胸部X线和骨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骨质破坏和淋巴结转移。邻近淋巴结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步骤。
影像学检查如X线和CT,可以显示出中央型SCC导致的肺部结构改变,如肺叶萎陷、纵隔移位,以及外周型肿瘤的孤立结节或肿块。PET扫描则有助于判断转移情况,尤其是骨转移的特征性表现。细胞学检查则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特征来判断鳞状细胞癌的不同类型。
巨检时,肿瘤外观可能为白色或灰色,质地硬,局部有色素沉着。不同类型的鳞状细胞癌如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小细胞型和基底样型各有其特异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期主要依据TNM系统,鳞状细胞癌倾向于局部扩散,较少远处转移,但分化差的肿瘤转移风险较高。
免疫组化检查在诊断中扮演关键角色,通常显示高分子量角蛋白、细胞角蛋白5/6和CEA的高表达,而低分子量角蛋白和TTF-1或CK7的表达可能提示不同亚型。综合临床、病理和影像学信息,才能准确诊断鳞状细胞癌并制定治疗方案。
鳞状细胞癌亦称皮样癌,主要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皮肤开始。皮肤和结膜交界处的睑缘是其多发部位。此类癌肿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者为高。发展较快,破坏也较大。即可破坏眼部组织,侵入副鼻窦或颅内,又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甚至引起全身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