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22: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3 03:34
1978年秋,我有幸成为贝尔实验室的一员,那里的年轻科学家群体充满了活力,我与大约二十位同仁一起,被赋予了充分的自由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实验室的紧凑环境促进了我们之间的交流,研究讨论无处不在,从研讨会到午餐、网球场,甚至社交场合,科学的热情弥漫在空气中,让我决定留在这里,这让我对未能返回伯克利感到些许内疚,但我相信我的选择会得到理解与宽恕。
在管理层的全力支持下,我们不受外界干扰,被鼓励追求卓越。我的系主任Peter Eisenberger教导我,前六个月应专注于学习和讨论,以寻找创新领域。他对我寄予厚望,要求我不断创新。我尝试了X射线显微镜技术研究和红宝石能量转移实验,以及电子偶素光谱学分析,尽管这个领域的精确测定一直是个挑战,因为电子偶素的短暂存在使得观测极其困难。
尽管初期遭遇挫折,我并未放弃,依靠Allen Mills的协助,我们解决了激光问题和测量难题,最终观察到了激光脉冲下的粒子生成信号。1983年,我成为量子电力学研究系的负责人,将研究领域扩大到皮秒激光技术,探寻正电子在金属-绝缘体转换和安德森定域化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违反直觉的脉冲传播效应,这促使我设想设计新的电子分光计,进军表面科学。
在设计过程中,我与Art Ashkin的非正式讨论深化了我对激光冷却技术的认识,这成为了我们未来实验的关键。我们开始研究激光冷却和原子捕捉,这个领域的突破成为了我诺贝尔演讲的核心内容,标志着我研究生涯的新篇章。
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美国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圣路易斯;华人血统,因为“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7年)。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