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0: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5:28
2022-05-04
分享很长,后半截是个人观点
提到礼,想到之前在研学《说文》时,专门整理了“示”字做部首的63字,大概分有六类。其中,“礼”字属于祭祀类。
礼,礼。
“示”是表示上天神灵出现了某种向人们垂示祸福吉凶的征兆,是神祇显灵的行为。“豊”,是祭祀的礼器。
从示,从豊,表达的是怎样的场景?我觉得这句“礼山川丘陵於西门外”最能体现出来。看的到,这是正在进行的祭祀活动,是在对着山川丘陵的神,祈求福祉的仪式。
我在想象这个场景的时候,就思考过:礼字传承到现在,是否还留有它的本意?
在这个思考和查阅的过程中,我自己生出了感受和答案。
以下是我个人的见解分享:
古时的礼,呈现的是个鲜活的场景,是完整的象,我们可以通过古文中的这个字看到礼节行为,礼器的制度,仪式的规制,还能感受到人们礼敬虔诚的心态,还能清晰的知道对谁以礼,为什么要礼,等等,凡你所思皆有答案。一个礼字,从示,从豊,就齐了一个鲜活的场景,里里外外,演绎的明明白白。
现代的礼的解释,都是在试图用各种组词、分类、造句,去把上面那个鲜活的场景说全面,仅此而已。
可是每一个组词和分类只能解释其一个方面。比方说,回看前面提到的几种现代解释,是不是全都包含在了那一个场景里,却好像还是没办法还原那个场景。
这就好像我想对大家解释森林是什么,我说,森林是郁郁葱葱的,是一大片的,是生机勃勃的,是有树有草有花的,还有各种动物,是有自己的生态体系的。。。我说的每个角度都来自于森林,都属于我想描述的森林那个场景,但是大家通过我的描述依旧无法准确的感受森林,对于没去过森林的人来说,仅在头脑中增加了一些概念的理解而已,依旧不知道它是什么,依旧没有触摸真相。
我在试图用这大段的描述来解释“概念”和“真相”的区别。
现在的我们,学礼,学的是概念和社会化认知,礼仪是概念,礼敬也是概念,礼物依旧是概念。
如果可以,回归“礼”字本身,通过感受它的本意,触摸它的象,触摸礼的真相。老祖宗的智慧,在造字的时候,一切答案都在字本身。
最后,我想表达我们每个人走近“礼”字之后,都可以通过自己对场景的触摸,去思考礼在现实中的意义:
比方说我触摸到的场景☞看的到礼节行为,礼器的制度,仪式的规制,人们礼敬虔诚的心态,对谁以礼,为什么要礼,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