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古义今义,"虽有千里之能"和"执策而临之"的"之"的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1: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10:41
策,古:马鞭子
奴隶:喂马的人
[虽有千里之能]之:的.
[执策而临之]之:代词,代"千里马"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10:39
奴隶:古义:马夫
今义: 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利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也有从非洲等地方拐卖到奴隶市场的人。奴隶制一般出现在农业社会里。
策:古义:驱使
今义:鞭策,策划
“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之”:的
“执策而临之”中的“之”:代词,它,指千里马
...的古义今义,"虽有千里之能"和"执策而临之"的"之"的意思
策,古:马鞭子 奴隶:喂马的人 [虽有千里之能]之:的.[执策而临之]之:代词,代"千里马"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虽有千里之能的之是什么意思之在虽有千里之能中的释义
1、虽有千里之能的之释义:助词,表示修饰关系。2、出自《马说》。虽有千里之能翻译: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3、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中“之”、“其”、“然”、“食”各表什么意思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马说》中几个词语的意思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食 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今义:吃。四、一词多义 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
《马说》中古今异义的字 急急急!
食: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策:古义:马鞭 今义:策划,策略 《马说》作者:韩愈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
《马说》原文及每个字的翻译是什么?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马 2,辱:...
《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
【马说】一文翻译
是: 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
《马说》原文及注释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注释:(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求《马说》里的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重点句式.
今义:吃 一词多义: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的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而 鸣之而不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