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攻击理论提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0: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21:08
挫折攻击理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其核心观点由多拉尔德、梅尔和米勒等人共同构建。弗洛伊德在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攻击行为的概念,认为它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源于对死亡的冲动。挫折攻击理论进一步阐述,攻击行为的产生通常源于挫折,即在有目的行为中遇到内部或外部的阻碍,导致愿望无法满足的状态。
多拉尔德的理论强调了挫折与攻击强度之间的关联,他指出攻击的强度与欲求不满的程度成正比,挫折越大,攻击的可能性和强度也越大。例如,经济上的贫困、年龄上的青少年期、社会地位低下的群体以及身体或种族上的劣势,这些都可能导致更大的挫折,从而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
梅尔提出了“挫折固执理论”,区分了两种犯罪心理动力。一种是基于心理欲求的犯罪,如偷盗、欺诈等,犯罪者在行动前会权衡得失。另一种是挫折引发的犯罪,如性犯罪和杀人等,犯罪者在情绪激昂的挫折状态中,可能不考虑后果,行为刻板、固定且可能无目的。
米勒的观点则扩展了这一理论,他强调并非所有的挫折都会导致攻击,个体在面对挫折时的反应差异很大。有的人会借此增强抗压能力,有的人可能变得消极或陷入幻想,而有的人确实会选择攻击。他认为,挫折转为攻击行为还需要外部环境中有引发攻击的特定线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