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0:2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20:40
作为两个男孩的父亲,日常生活中两个孩子难免因为各种原因起冲突,如何缓解冲突、如何解决冲突、如何通过冲突来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是我和爱人一直在讨论和尝试的重要课题之一。今天的文章写一些我们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出来,希望对您能有一个启发(不是为了教育谁,仅限于启发,建议不要生搬硬套)。
“你是哥哥,弟弟还小,你让着他一些”“弟弟还小,你是哥哥怎么这么不懂事呢”“把玩具给你弟弟玩一会,他不玩了你在玩”以上的话语,是不是让你觉得特别熟悉,当看到上述话语后是不是特别有代入感,仿佛下一秒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似的。
没错!这就是我们日常下意识处理孩子冲突的方式。平心而论,导致上述行为的观点就是你心中根深蒂固“大的必须让着小”这一观念。明确我的观点:反对!!!首先,反对父母武断地认为“大的必须让着小的”;第二,反对父母通过这种方式教育或者说来引导两个孩子;第三,我认为这是一种父母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分析原因,你来看有没道理。
原因一:父母“懒政”为人父母,我非常能够理解不论是双职工家庭,还是全职带孩子的人那种从生理到心理的烦躁和疲惫。但对于忽略孩子冲突的责任与原因、或直接归因为年龄大的孩子的行为,我觉得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这样既冤枉了年长的孩子,同时也是对年幼的孩子无理行为的一种纵容。
原因二:刻板印象“年龄大的孩子力量大就一定会欺负小的”、“大孩子必须懂事,让着小的”、“年龄大的孩子有责任替父母带小的”等等这些在我们脑中已经成为刻板印象的观念,让我们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当两个孩子起了冲突这一情景触动了我们脑中的刻板印象,进而使我们通过情绪对这一刻板印象进行表达和宣泄。
最终的表现是我们习惯上在年龄大的孩子身上找原因或者直接认定是他的问题。这一刻板印象的最大问题在于,让我们从一开始就忽视了年龄大的孩子本身也还是个孩子,他同样也是懵懵懂懂的,也渴望获得父母的关注和偏爱,甚至怨怼父母生了弟妹而分走原来全部属于他的爱。父母的刻板印象,认为的造成了子女间的“不公平、不平等”情况。
原因三:出于幼年期自身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或者是自身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父母常用“孔融让梨”这则典故教育自己的子女。我觉得您可能对这则故事的理解有那么一点点的偏差。《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的确四岁的小朋友有这样表现实在是让人称道其父母教育的成功与孔融自身品德的良善。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孔融四岁是不错,但是不是将大梨让给弟弟,而是主动让给了自己的哥哥。这则典故的目的是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颜之推老先生在《颜氏家训》中这样描述:“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的就是在对子孙的教化方面,是从上向下推行,从前往后施展影响的,所以父不慈就子不孝,兄不友爱就弟不恭敬,丈夫不仁义就媳妇不温顺了。
本文我们主要讨论父母处理子女冲突的问题,所以主要关注父慈子孝与兄友弟恭的问题。作为父母不仅要教年长的孩子“兄友”,还要教育年幼的孩子“弟恭”,二者同等重要,不应偏废。图片来源:网络结合上面的三点原因,我家的方法就比较明确了
1、尊重个体首先承认都是孩子,不论大小两个孩子的都有或多或少自己的想法与目的,虽然成长环境相同使得他们有许多的相似性,但是作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作为父母尊重与接纳这些特定,不论是你认为好的还是不好的,客观承认它的存在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2、营造公平年龄小的孩子作为这个家庭的后来者,不可避免地让年龄大的孩子认为他分走了父母对他原先独有的爱。而自己全部利益的占有者,不得不将其中的一部分分给这个后来者,心中的不理解或者说不满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在家庭环境中,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营造他们二人的公平环境。就比如当年龄大的孩子认为小的分走了他的爱时,我们更倾向于对孩子说:弟弟来之前爸爸妈妈的爱都给了你,而你弟弟来之后是你向他分享了父母的爱;爸爸妈妈和你在一起时一直都是百分百爱你的;弟弟作为你最最亲的人,不仅分享了你的快乐,将来也会和你一起承担可能的责任与悲伤,当父母不能一直陪伴你的时候,就有你们两个人相互陪伴了。
3、规则建立记得一位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前辈曾经跟我分享了一句话:当孩子们具备领地意识后,面对冲突不要下场参战,要做规则制定者和裁判员。私以为是至理名言,孩子还小不可能明白什么是规则,所以需要父母在孩子人格建立、道德体系养成的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将家庭、子女的规则建立起来并植入他们的大脑中,让孩子对这一方面形成他刻板印象。所以孩子能否建立正确的行为规则,父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责任。
4、自寻方法让孩子们在规则下自己寻找相处方式、寻找冲突的解决方案。通过与自己的兄弟姊妹的相处,学习在新的群体中生存和建立自我的方法。父母只需鼓励他、引导他,而尽量少的干涉或者替他做。
放开手,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即使可能时间有点长,可能走一点弯路甚至受到一点挫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20:38
自然不是了,让不让要看什么事情,哪里有那么绝对的啊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20:37
实际上虽然实际上,虽然是二胎,但也应该平等对待,无论是大的小的,都应该一视同仁,让他们感觉到家庭的平等与爱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20:45
不一定,要遵从孩子自己选择,让他发自内心的愿意去让着弟弟妹妹,而不是强迫大的一定要让着弟弟妹妹。
01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和身边生二胎的朋友聊天,最常说到的就是两个孩子之间会抢玩具、抢吃的、抢妈妈。
两个年龄相仿的人类幼崽天天生活在一起,争抢资源和宠爱几乎就是天性。 就像在自然丛林中,竞争就是生存手段。
我们总期待着孩子长大,觉得孩子懂事了就好,长大了就会变成我们想要的完美样子。但是现实是:如果我们从小没有告诉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孩子长大了还是一样的。
02
该教孩子让,还是不让?
小孩的世界里,非常简单和纯粹,爸妈的关注度就代表着爱。其实,不让是因为“不安全感”。
对于哥哥姐姐来说,“老大”这个身份是“被动”的,弟弟妹妹更像是闯入自己世界的陌生小孩,不仅分走爸爸妈妈原本陪伴自己的时间,还夺取了关注与爱。
这时候,老大的内心有着强烈的不安,安全感也在一点一点流失。
教会孩子付出与爱,不能剥夺原本属于老大的东西,如果我们强行给孩子灌输一种“不让=不懂事=不被喜欢”这种思想,对老大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好。 长大之后,哪怕成为一个健壮的大人,孩子也无法摆脱这种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事业上很容易墨守成规,恐惧失败,不敢突破创新,不敢做出新的尝试。
二胎家庭需要公平的规则,而“让”就是那一块至关重要的垫脚石。
03
最重要的是,爱与尊重。
“让”还是“不让”,是每个二胎家庭的终极话题。
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更应该看到“让”与“不让”背后的教育意义。
身为父母,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尊重,用顺从孩子内心的方式,去处理事情。
我们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让ta从小就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因为只有在一个足够舒服的家庭,才能让孩子更加自信、快乐地成长。
其实,“让”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我们人生中的常态。
如果不让孩子争取,只会让孩子不敢去表达自己想法,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不懂得什么是正当竞争,只会一味地妥协。
一个真正有爱的家庭,不是一个从来不争的家庭,它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家里理直气壮、放心大胆地说“我想要”的地方。
孩子是需要教的,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自由教育。但这个“教”不是强制、不是逼迫,而是引导和启发,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看到孩子的基础上的。
尊重孩子,不给孩子的未来设限,支持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下去。
当孩子有满满安全感,他才能开始学习如何关爱体谅他人;当孩子有足够尊严感,他才能从谦让中感受到价值和快乐;当孩子确信自己拥有着无条件的爱,他才能坦然地跟自己的手足分享这份爱。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教孩子“爱”,而是把爱的种子,放到孩子心里,然后春风化雨,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