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0: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5 07:42
1、子宫内膜癌与饮食有关么?
虽然许多研究均未证实子宫癌与饮食有直接的联系,但众所周知,子宫内膜对激素是非常敏感的,对体内激素水平的各种变化均有反应。因此,不难想象子宫内膜癌与饮食总脂肪量有关。事实上,在超体重者中,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体重正常者高。
2、哪些食物能降低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
除了肝癌、食管癌等直接与饮食相关的癌症以外,其他各种癌症目前都未能证实与饮食直接相关。关于膳食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的研究较少,但是尽管如此,得到的结果却出奇地相似,那就是食用低饱和脂肪饮食和多食水果蔬菜可以降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癌症起源于单个增殖能力异常的细胞。来源于肿瘤和侵入性健康组织的这一类细胞,常常转移播散到全身的其他部位。致癌物是指能促进肿瘤细胞形成的物质。它们可能来源于食物、空气甚至人体本身。在人体发生明显恶变前,大部分的致癌物作用并没有明显显现出来。但是,它们常常攻击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并使其发生改变。这需要多年才能发展成为可被发现的肿瘤。在这期间,被称为抑制剂的化合物能保持细胞的正常生长。一些植物的维生素类物质常被认为是上述的抑制剂,而食物中的脂肪则被认为是能促进细胞异常增长的促进剂。
(1)纤维物质防癌
在1970年,英国医师Dennis Burkitt的研究表明:高纤维饮食能够减少消化道疾病。他发现,在高纤维饮食(以植物性纤维为主)的国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这结论得到全球的公认。高纤维饮食往往存在于一些非工业性国家,那里肉类缺乏而植物性粮食成为主食。动物性食品不含纤维。以肉类食品为主食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则成为了世界上结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
至今没人能明确纤维蛋白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疾病,但是这可能存在多种机制。按理论上讲,纤维在机体早期的消化过程中往往不被消化。它在肠内快速蠕动,能帮助清除致癌物。同时,促使更多的水分进入消化道。水和纤维组织使粪便量增大,从而稀释了致癌物。纤维物质在其他癌症中,也同样具有防癌功效。研究表明,在高纤维饮食的人群中,胃癌和乳腺癌等的发病率降低。
在美国,纤维的摄入量为每天10至20克。专家的建议是每日30至40克。最好的纤维来源是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食物越接近自然状态,纤维含量越高,例如带皮和未被加工过程过等。
(2)脂肪增加癌症风险
多元文化的研究显示:高脂肪摄入量的人群,结肠癌和乳腺癌、内膜癌的死亡率最高。而低脂肪摄入的人群则相反。采用移民的研究,能帮助排除基因因素的影响。
很多的研究表明,脂肪能促进某一种癌症的发生,同时也可能促进已经有其他类型的癌症患者新形成癌的风险。虽然这些跟脂肪的总摄入量有大的关系,但有证据显示,动物性脂肪比植物性脂肪的危害性更大。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研究学者Sheila,Bingham博士发现,肉类与结肠癌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密切。此外,也与前列腺癌和卵巢癌具有密切的关系。
脂肪在人体中具有很多的作用。它能增加激素的产生,从而促进的乳腺癌、内膜癌的形成。同样,它也能刺激胆汁酸的分泌,而提供结肠癌的风险。美国国立癌症中心建议人们应该把摄入脂肪的比例降到30。然而,研究表明,要达到一定的防癌效果,脂肪的摄入比例应该是远低于30,10至15或许是最合适的。
(3)豆类食品防癌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经常吃豆类食品将能够降低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而且对于那些体重超重的妇女,这种作用最为明显。研究人员?指出,女性体内产生的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豆类食品中含有异黄酮,它既有雌激素样作用,又有抗雌激素活性。为了调查这一问题,来自Vanderbilt大学的XiaoShu等人随机选择了832名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46名非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比受试者的豆类食物摄入量。结果发现,豆类食物的摄入量越高,他们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就越低。与那些每天豆类蛋白摄入量低于5.9g的妇女相比,每天豆类蛋白摄入量在6.0g到10.2g、10.3g到16.0g,以及16.0g以上的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要低7、15和33。如果将分析范围限定在体重超重的妇女中,这种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的降低会更加明显。研究人员指出,尽管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豆类食物具有抗子宫内膜癌的作用,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在超重的妇女中这种作用会更明显。
(4)绿茶也防癌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最近报告的一项专项调研显示,饮茶特别是饮绿茶,对于子宫内膜癌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只是这一预防作用可能只局限于绝经前的女性。调研结果显示,饮茶者特别是饮绿茶者比未饮用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而且饮茶次数越多,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降低得越明显。每周饮茶7次及7次以上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0。而饮绿茶者,又无饮酒、吸烟史,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3;其中每月饮绿茶200克者,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30。
调研人员分析指出,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激素依赖型肿瘤,过量的雌激素暴露是其主要病因。绿茶可能通过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降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另外,茶多酚复合物可以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由于目前关于饮茶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未见其他报道,故期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特别是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3、激素替代疗法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么?
激素替代治疗是非常好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女性追求生活质量的好的要求。但是激素替代治疗,西方国家从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有一个漫长的摸索阶段,在这个阶段,西方国家激素替代治疗开始也不太规范,一哄而上以后,造成子宫内膜癌平行上升。那个时候处方量增加了四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也增加了4倍。我们国家从90年代以后逐渐开始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刚开始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在很多地方应用,但是增加了两种癌的发生,一个是子宫内膜癌,还有一个是乳腺癌。这两种癌的发病率增加以后,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从此以后,在激素替代治疗从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变成周期性的雌激素孕激素的联合替代治疗。知道这些理论以后,再增加了激素替代治疗的量以后,没有增加内膜癌的发生。
现在激素替代治疗适应的是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女性,还有绝经以后生活状态不好的女性,自己有要求,没有任何的禁忌证的、无癌症家族史,另外没有特别肥胖,胆囊炎的女性,可以用激素替代治疗。这种治疗使得更年期症状较重的女性或卵巢功能早衰的女性,能够平稳度过更年期或减少更年期相关的骨质疏松症等的发生。但是前提应该找一个比较规范的,能够指导病患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医院和医生来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这样才是安全的,同时对病患的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4、内膜癌患者手术后能否使用激素替代以缓解症状?
目前这一治疗尚争论,有几项回顾性研究认为,早期内膜癌患者正规手术及治疗后,待病情平稳一段时间之后,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未发现增加肿瘤的复发率或肿瘤相关的死亡。但尚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给出循证医学证据。目前,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癌治疗后的患者使用激素替代治疗需要慎重,并且密切随访。
5、口服避孕药能预防子宫内膜癌么?
口服避孕药对于绝经前的妇女的子宫内膜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对于每周期28天的患者应用21天的由雌孕激素联合的口服避孕药是常用的服药方法,并且发现在停药的几天中内源性雌激素仍然能够维持较低的水平,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口服避孕药,可将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下降近40,即使已经停用口服避孕药,而这种对于内膜的保护作用将至少持续存在15年。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口服避孕药对于子宫内膜的保护作用将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发生内膜癌的危险随着应用口服避孕药的时间延长而下降。总之,应用口服避孕药达4年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将下降56,应用8年,将下降67,应用12年将下降72。同时口服避孕药还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几率。
6、肥胖的人容易得子宫内膜癌么?
很多的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随着体重指数增高和体重的增加而增高,这些研究测量肥胖的方法很多,如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腿围比、腰臀围比等。肥胖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生机会增加主要原因可能和血中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而雌激素恰恰是子宫内膜癌很明确的发病原因。
肥胖常伴有几个增加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如向心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活动过少和高饱和脂肪饮食等。在一项欧洲进行的研究发现26-47的子宫内膜癌可能和体重过重及肥胖有关,类似的试验也得出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子宫内膜癌和体重过重有关,肥胖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是2-10。一些研究发现向心性肥胖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高于外周性肥胖。甚至一些研究还发现晚胖比早胖与子宫内膜癌关系更密切。
肥胖导致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基础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很多人提出有关的机制,根据雌激素理论,绝经后妇女血浆中雌激素的主要是来源于体内雄烯二酮的芳香化,而这个过程主要发生于皮下脂肪。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晚期发胖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另外,有人认为向心性肥胖易发生子宫内膜癌也许和高胰岛素血症有关。
7、 既然很多研究发现肥胖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那么体育锻炼是否可以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
有关体育锻炼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的研究很多,其结果证明似乎两者存在着负相关。荷兰的一项大组的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每天锻炼超过90分钟与少于30分钟的相比,子宫内膜发生危险减少46。另外一项研究将8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与1,111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当将发生子宫内膜癌前2年期间规律锻炼和根本不锻炼的妇女相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下降38。因此,有人提出体育锻炼之所以可以减少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是因为通过减肥(已知的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或者减少血清中雌酮的水平而达到修饰肥胖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
8、生育以及母乳喂养与内膜癌有怎样的关系呢?
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未产或不孕症患者。40岁以下的患者中,66.4为未产妇。未产妇比经产妇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高3倍。生育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而哺乳通过抑制排卵也同样能够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
墨西哥的一项研究发现,延长哺乳时间可以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达58-72。同样母乳喂养孩子的多少也存在同样的规律。美国的一项关于母乳喂养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的研究指出,过去30年来的母乳喂养使得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下降,而且如果初次哺乳在30岁以后的话,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将下降50。
9、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还能保留子宫吗?
子宫内膜癌发生于子宫内膜,随病情发展,逐渐侵及肌层、子宫浆膜层,开始向子宫外部转移。患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一般不能保留子宫。只有少数特殊情况者能考虑保留子宫,且必须符合下述条件:子宫内膜癌病理检查一定是高分化,并且没有任何肌层浸润的证据,同时一定是年轻的未生育并且愿意并能够密切随访进行观察的患者。
10、保留了生育功能的患者怎样治疗和随访?
①、首先给予大剂量的孕激素治疗,治疗的剂量相当于避孕剂量的100倍以上,治疗后三个月应该行子宫内膜活检,如果病理结果证实病变有好转,应该再用三个月,随后予以助孕;
②、如果治疗后三个月病理结果提示病变没有变化,将再用三个月,再行内膜活检,那时若病理提示有好转,可以继续应用孕激素三个月,随后再行病理检查,若病理结果没有发现子宫内膜转化成正常的,则应该考虑放弃保留生育功能;若病理内膜已经转化成正常的子宫内膜,则开始助孕;
③、如果治疗后三个月,病情有进展,放弃保留生育功能。
11、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诊应检查什么?
无论做什么辅助检查,看大夫是第一重要的,盆腔检查应该是所有随诊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子宫内膜癌很易复发于肺和肝脏,因此,术后每次复查时的肝肾B超和胸片就极有价值。如果B超发现异常,再进一步进行CT或核磁共振等其他检查。此外,术后的血清CA125检查很重要,术后的持续升高常提示腹腔内复发。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其随诊的方法和卵巢癌是一样的,更加注重血清CA125的检查。如果CA125术前明显增高,术后随诊将是最好的指标。一般来讲,如果术后随诊过程中有CA125连续升高,就应考虑复发问题。当然,其他的影像学检查也是必需的,初始每年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CT检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等。
12、绝经后出血是子宫内膜癌么?
绝经后出血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不宜过分夸大。绝经后出血往往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根据这一症状,及时加以重视,及早检查就医,可以使许多子宫内膜癌因此而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但是人们往往把绝经后阴道出血与子宫内膜癌基本等同了起来,只要出现这一症状,患者甚至于部分临床医生首先就想到的是患了癌症,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这其实是过分夸大了。研究发现绝经后出血的患者仅仅8.1的患者有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18.8的患者有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可能,而绝大多数或者说将近3/4的患者根本没有内膜的异常,无需谈虎色变。那么,临床上遇见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医生首先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知情和解释工作,同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13、发现子宫内膜增厚会是子宫内膜癌么?
子宫内膜癌病因不明,但有众多与这一疾病发病相关的因素,子宫内膜增厚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造成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子宫内膜癌、内膜复合增生、内膜单纯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等。
为了更好地明确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有研究将各项传统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只有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卵巢周期中,当卵巢内有卵泡发育及成熟时,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出现增生现象即增生期内膜:排卵后,在卵巢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宫内膜有分泌现象即分泌期内膜;卵巢内黄体退化后,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量的减少,子宫内膜失去了支持出现坏死和剥落,表现为月经来潮,此时称月经期内膜。月经分期为增殖期、分泌期和经期。月经后至排卵为增殖期,内膜厚度一般0.8cm,排卵之后至月经来潮为分泌期,内膜厚度为0.8-1.2cm左右。月经前的内膜厚度为1.1cm以上。我国小样本的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的厚度是14.4±7.2mm,而良性的内膜病变(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和正常的子宫内膜的内膜厚度为7.0±3.8
mm,两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01)。如果尝试着将内膜厚度以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5mm为一个单位的话,将所有的患者分为5mm、5-15mm以及15mm三组,结果发现发生的癌的机会分别是0、6.4和19.3,这点和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如果内膜厚度5mm,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会为0,因此应该说如果患者阴道超声检查内膜厚度5mm,可以不行诊断性刮宫,密切观察随诊。这样可以使许多患者避免接受诊刮,减少不必要的创伤。目前认为阴道超声对于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方面非常有效,尤其是对于有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这样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十分有益。
1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会转变成内膜癌吗?
很多人在担心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这些良性疾病会不会变成子宫内膜癌。应该说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没什么关系,子宫肌瘤是发生在子宫肌层的良性肿瘤,而且恶变发生率比较低(0.4-0.6),而且也变不成内膜癌。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恶变的问题,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到卵巢上,它出现恶变是变成卵巢癌,卵巢的透明细胞癌相对比较多见,这与子宫内膜癌也没有什么关系。
15、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人群是否要特别注意防范子宫内膜癌
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这些因素同时又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对于高危人群的体检或者筛查的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是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人群,没生过孩子的女性,年轻的无排卵的女性,还有卵巢有分泌雌激素功能肿瘤的女性等,凡是和雌激素暴露时间过长,有这些相关因素的都应该是密切监测的对象,筛查的对象。筛查的频度应是怎样的呢?与其他方面的妇科体检频率应当是一样的,至少应当一年进行一次。妇科体检的内容也应当至少包括妇科体检、宫颈细胞学的检查和妇科B超的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一步检查。同时,对于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内科疾病也应当及时治疗与控制,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16、得了子宫内膜癌应当怎样面对疾病?
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首先要消除恐惧,子宫内膜癌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虽然越来越高,但是它相对来讲愈后较好。早期患者五年生存期一般大于90。所以首先不要很恐惧,一定要精神放松。因为任何一个恶性肿瘤,不仅仅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放疗、化疗等一系列专业的医学治疗,患者的精神状态、免疫状态以及饮食、生活习惯等等对整个肿瘤的复发是有影响的,对肿瘤的治疗也是有影响的。任何一个医生对于肿瘤的治疗,都是把病灶清除,把体内残存的病灶通过化疗放疗消除,但单靠这些治疗是不可能百分之一百地消除肿瘤的。所以,之后需要靠患者自己的抵抗力,把残余的癌细胞或者苏醒的癌细胞杀掉,然后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防止肿瘤的复发。所以医学治疗固然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缺的,但是患者自身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因此,希望每一个患者都能够正确的面对自身的疾病,从而有更大的动力、更好的信心与医生一起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其次需要强调的是,子宫内膜癌因为大多数是早中期病人,预后是很好的。但是手术等一系列治疗完成之后,一定要按时来医院检查,遵守医生的医嘱。这样一但疾病复发的话,能够早期发现,治疗的效果才能最好,可以再次进行手术或者化疗放疗。如果不按时进行复查,晚期症状严重了才发现就医,就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生存率也会大大下降。所以说,作为一个恶性肿瘤的患者,既不能够太过于忧虑,也不能太松心。这是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
17、什么情况下应当进行子宫内膜的检查?
遇到下述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做子宫内膜检查:
①绝经期后出血或出现血性白带,在排除宫颈癌和阴道炎后,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而考虑施行刮宫术。
②年过40岁,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虽经激素治疗仍不能止血,或一度止血后又复发者。
③年龄较轻,但有长期子宫出血、不育、排卵障碍的患者。
④阴道持续性排液者。
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出血的患者或阴道涂片屡次发现恶性细胞者。
需要强调的是,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癌惟一的早期症状就是阴道出血。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阴道出血往往是少量出血,有的可表现为点滴状,甚至只是淡淡的一点粉红色。这种极少量的,色泽较淡的血性分泌物,实在是很难被发现的。有些妇女在内裤或手纸上发现少许血性分泌物后,由于防癌意识不强,常因血少或色淡而漠视,让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轻易地从眼皮下面溜了过去。女性朋友往往偏爱穿着带有颜色的内裤,淡粉红色分泌物沾染到内裤上是很难发现的。而白色或浅色的内裤,尤其是白色的内裤,情况就不同了,只要经常注意观察,就不难被发现,这为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创造了十分有利。
18、因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切除子宫后,还会有癌细胞么?子宫切除后人会因此衰老么?
癌前病变,还没有达到癌症,只是细胞形态有恶性倾向,细胞还没有变成恶性的癌细胞。如果病理检查的结果没有错误的话,癌前病变的患者体内不会有癌细胞的。
因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而进行的单纯的子宫切除,保留双侧卵巢的患者,手术对于卵巢的功能影响不大,所以不会因为手术切除子宫而造成内分泌系统的很大改变。子宫的作用主要是生育功能,还有每月一次的月经来潮也是由于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而形成的。子宫切除后,虽然不来月经了,但是卵巢的内分泌功能还与手术前是差不多的,所以并不会因此而进入更年期或者所谓的造成衰老,更不会像有些人所说的切除子宫以后就会“变性”,这种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