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8: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10:14
骨蒸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能侵犯人体多个器官,尤其是肺部最为常见,形成特有的病理特征,如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时还会形成空洞。
该病通常呈现慢性进程,但也有少数病例会突然发病。患者常常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随着咳嗽和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这使得早期识别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结核病,因其病程缓慢,又被称为“痨病”,在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在15至35岁的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
结核病的发病无季节限制,潜伏期通常在4到8周内,大部分感染发生在肺部,但颈部淋巴、脑膜、腹膜、肠道、皮肤和骨骼等部位也可能成为继发感染的场所。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虽然在过去的年代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结核病的控制有所改善,但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和艾滋病的传播,该病的发病率似乎有所回升,形势不容乐观。
回想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面色苍白、身体消瘦、剧烈咳嗽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肺结核,也就是“白色瘟疫”或“痨病”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这一病症曾是那个时代的噩梦,至今仍需我们警惕和防治。
扩展资料
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即结核。骨蒸是虚热的一种,临床常称作“骨蒸潮热”。骨蒸潮热乃久病阴虚而致,即感觉有热感自骨内向外透发。治疗需要补肾滋阴,如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