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7: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11:15
萨伊定律,由英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核心观点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意味着社会的总产量和边际生产率将达到最优状态,工资水平与劳动的负效用相匹配。除了一般性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理论上应不存在失业。古典学派将剩余的失业视为自愿失业,主张通过工资调整使劳动市场供需平衡,反对工会设定过高工资,认为工人降低货币工资是解决失业的关键。
马歇尔教授的利息理论阐述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收入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储蓄最终转化为对生产资料的投资,利率则是储蓄与投资需求平衡的价格。这一理论在二战前的英法经济学界广为流传,但并非唯一的利率理论,如维克塞尔的理论也有所差异。旧货币数量论基于萨伊定律,认为货币仅作为交换媒介,储蓄转化为投资是唯一选择,忽略了货币对经济变量如产量、就业的影响。然而,凯恩斯理论指出,古典学派过于依赖萨伊定律,忽视了有效需求的重要性,这导致了理论的局限性,萨伊定律自诞生起就不断受到质疑。
萨依定律(英语:Say's Law),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英语:Say's Law Of Market),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定律得名自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Jean-Baptiste Say)1,不过萨依并非最早提出定律内容的人,真正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虽然当今经济学教科书已将其内容删去,然而还有不少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还是依据萨依定律而作出结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