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过去,壮族的旧称是(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1: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5 01:15
壮族,亦称僮族,在壮文中写作“Bouxcuengh”,英文中则称为“Cuengh(Zhuang)”或“Tày-Nùng”(越南文)。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壮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群体。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份,同时在越南北部也有较为集中的居住。
壮族的先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拥有多样的称谓,包括西瓯、南旁亮越、骆越、濮、獠、俚人、溪峒蛮和乌浒等。直到宋代,他们才开始被称为“撞”、“僮”或“仲”,而在明清时期,又有判启森僮人、良人、土人等不同的称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壮族被称为“獞”,之后则改用单人旁的“僮”字,以“僮族”之名统称,因其与“壮”发音相同。到了1965年,“僮”字被替换为“壮”,标志着壮族这一称谓的最终确定。
壮族的语言文化与其他民族存在密切联系,尤其是与贵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侬族和热依族。2011年1月,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播出了12集的壮族文化系列纪录片《丽哉勐僚》,通过多角度的解读,为观众呈现了壮族文化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