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李清照如梦令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4: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1 08:59
关于李清照如梦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李清照如梦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总共就两首,没有三首,具体如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5、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6、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7、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8、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9、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11、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12、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13、扩展资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14、“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
15、“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16、“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17、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18、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19、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20、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21、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22、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23、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24、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25、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26、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27、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28、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29、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30、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31、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32、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33、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
34、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35、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36、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37、”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38、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39、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
40、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41、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4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3、”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44、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45、“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46、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47、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48、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49、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50、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51、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52、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53、“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54、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55、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56、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57、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58、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59、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6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