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余会计术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4: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0 15:39
事业单位结余是单位在一段时间内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剩余金额,通常在年终时进行一次性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单位会选择将收入和支出不直接计入"结余"科目,而是通过往来款项进行调整,导致财务报表表面上看似平衡,但无法准确反映真实收支和结余情况。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我们需要理解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的详细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中,事业单位的结余根据资金用途分为经常性收支结余和专项资金收支结余。经常性收支结余又进一步分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部分。
首先,"事业结余"科目用于记录事业单位在非经营活动中,如行政管理、教育服务等的收支相抵后的余额。贷方记录收入转入,借方记录支出转入。这个科目通常只在年终转账时使用,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收入科目余额转入贷方。
其次,"经营结余"科目则关注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活动,如业务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年终时,会将"经营收入"科目余额转入贷方,"经营支出"和"销售税金"等科目余额转入借方。如果经营结余为正,即为盈利,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若为负,则为亏损,无需结转。
总的来说,理解这些会计科目和处理方法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关键。